所谓高效阅读的方法,用了真的可以不焦虑?
好多《如何阅读一本书》类的书籍最近很受追捧,好像读完这类书就可以在读书的路上柳暗花明,山高水长,一片光明。
难过现实情况却是真的打脸。
1、大部分人买完书,根本就不会去读。
现代人懒到什么程度呢?除了动动手指头点点赞表示朕已阅,真的不要再让我除了工作时间再浪费为数不多的脑细胞好吗!
头发已经从慢慢的脱发变成了高耸的发际线,然后向着地中海的方向迈进,为什么还要去读一本教我怎么看书的书呢?
就算因为各种心理作祟的原因买回来了,束之高阁,或者直接垫在电脑下面抬高显示屏的高度,也不会再有机会触摸它并翻开,况且还要动脑思考,把要读的书分类,再去选择一种方法读,真的可以再也不见了呢。
2、如何阅读一本书标准太麻烦了!
没有形成阅读习惯前,这些就是纸上谈兵
现代人成功焦虑啊,那么多90后开始变成管理岗、小老板、业界精英,每个人都在吹捧读书吧,读书很有用的!
那么多00后开始冒出尖尖角,在社会展露拳脚。
然后很多80-90-00的都开始焦虑了,终身学习吧。走出校门更要学习啊,没有老师安排好学习计划了,也是头大。
“学习什么呢?有推荐的书籍吗?怎么学习啊?”
看到这类教人读书的,就像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样,翻看看看目录,傻眼了,居然读书这么多套路:要给书分类,要考虑这个书怎么读,要考虑读什么样的书,经典的更好些?
最后因为没有阅读习惯,这本书读了几页也就读不下去了。
读书是要经历时间的积累的,没有阅读习惯的时候要去找一些书,自己能读的进去的,读小说都可以,从没有读书习惯到可以捧着小说不愿意放下,从跟着作者思路走到猜测下一步要什么情节,从体会内容精彩与否到感受作者行文特点,从网络文学到经典如金庸小说,没有个一年半载的,怎么能说自己踏上了读书的阶梯呢!
读书是要经历一下野蛮生长的,就像家长培养孩子,总是希望孩子避开坑,茁壮成长,但是从小没有受过挫折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会降低,以后的社会但凡有一点儿小问题给他制造出来,他都会承受不住。读书也是一样的,可以给出方法,但前提一定是自己先尝试过,有个基本的认知,在读的时候遇到问题了,再来引导才会真的在有大问题的时候坚挺的住!
不论多大岁数,学习都不晚,每个人自己的时间节点,有人童星出道,有人白发苍苍才出名,急什么呢?
耐心点儿给自己时间去体验读书,再去不断的优化,让书不仅仅是陶冶情操,还可以帮助技能提升、心理建设、情感处理。
读书这个事情也是对立统一的,有标准也没标准,就像整形,有标准黄金脸模型吗?有的!但是个人整形的时候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面部已有特征进行优点强化、弱势补足,整体和谐,怎么看你都是你,人群中超级有辨识度的那一个。而不是同一网红脸玩儿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