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产品设计,从技术语言到业务语言

2022-07-20  本文已影响0人  简丹来说

很多人都用过机械版高压锅,上面有时间刻度可任意设定。使用起来也蛮方便,但对于不常做饭的小白来说,有时不知道该设定多长时间,时间短了不熟,时间长了烂成泥。我有一次煮红豆,可能是水放得有点少时间又有些长,结果糊了锅底,用了各种方法好容易才抢救回来。

现在的高压锅大多都配有面板,有很多选项,比如是炖牛肉、煲汤、杂粮粥等等,即使不会做饭,也可以做出还算不错的美食。

在这里,加工时间是技术语言,使用者需要有一定的烹饪基础,了解每种食材适合的烹饪时长;而炖牛肉、煲汤等直接标明适用的食材,纯大多数人都可以理解,这就是业务语言,也就是应用在消费者场景的语言。

《运营之路》本书从讲述数据分析的方法开始,深入讲解数据运营的玩法,并提炼用户增长的打法,让读者不但可以系统学习数据分析技能,还能掌握常见数据运营工具的使用方法,并且理解用户增长的顶层战略思路。

徐小磊,网名磊叔,公众号“磊叔的数据增长实验室”创办人。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硕士,曾在阿里巴巴从事数据运营工作,拥有10余年数据运营工作经验。

在互联网、移动运营商、智慧城市、金融等行业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对海量用户产品的数据运营有深厚的积累和深刻的理解。

业务语言还有一层更为重要的含义,即将技术语言转化为用户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品牌语言。一般而言,技术语言是底层的产品内部的表述,是产品经营团队内部统一的认知,非常专业化,服务于团队高效的沟通,并不适合用户层面的业务表达,也不适合营销推广。用户对于余额宝基本上花5秒钟时间即可知晓它是干什么的,能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花呗更是简洁易懂,并且借鉴了非常口语化的特点,提到支付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余额宝和花呗。如果我告诉你余额宝其实是华安日日新货币市场基金A类,花呗其实是消费信贷产品,你会如何感觉?

我们经常会遇到有的销售人员在介绍产品时会用很专业的术语,比如电脑用的什么CPU、什么主板、显卡品牌等等,但听的人却完全没有感觉。对用户来说,他关注的是能否安装他需要的软件、运行速度如何,会不会卡顿;稳定性如何,不能经常死机……那些专业的品牌、性能,对于一个外行来说,无法转换成他能理解的概念。

技术语言是产品开发团队使用的语言,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需要将技术语言进行二次加工才能使用,这无疑会形成一个较高的门槛,非常不友好。因此,要将技术语言转化为业务语言,转化到产品的使用场景,从而让产品对用户更友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