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实践篇

以貌取人与日久见人心

2019-01-07  本文已影响0人  tliu223

《三国演义》里,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想要效力东吴,于是便去面见孙权。孙权见到庞统相貌丑陋,就先有几分不喜,后来又见他傲慢不羁,更觉不快,最后还把庞统给赶出了门外。之后庞统投奔刘备,刘备也一样因为他长得丑而对他有几分轻视,只给了他一个县令的官做,要不是庞统后来刻意“演”了一出戏,恐怕他在刘备这里也同样被埋没了。

孙权和刘备,在对待庞统时同样都采取了“以貌取人”的态度。在我们的传统价值观里,以貌取人被视作是不礼貌的做法。但根据心理学实验指出,以貌取人其实是相当普遍存在的现象,比如在选举中,长得好看的候选人的得票数甚至会比长得难看的候选人多一倍以上。那么,我们为什么会以貌取人呢?心理学里的首因理论或许可以解释这一点。

首因指的是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指的就是这种第一印象对我们之后行为活动与评价的影响。实验指出,当分别告诉两组人将看到穷凶极恶的罪犯和著名科学家之后,再向他们出示同一张照片,结果两组人对这张照片的印象截然相反。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会自动根据对事物的第一印象,来对事物进行解释。因此,在交友、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有必要注重维持良好的形象,以便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基础。

与首因效应相反,心理学里还有一种叫做近因效应的现象。近因效应,指的就是最后一次见面时留下的印象,对人们行为与认识的影响。比方说在做史上N大最佳XX之类的评选时,发生在较近年代的会有更大比例入选,这就是受到了近因效应的影响。

那么你可能会问,首因也重要,近因也重要,两者之间难道不矛盾吗?

其实不然。首因是第一次接触时的印象,发生在交往的初期,也就是说在与陌生人来往时,首因效应的作用会更明显。反之,近因是在人与人交往的后期,彼此已经有了相当的熟悉程度,这时候距离当下较近的事件就会影响更大的了。不仅如此,首因更关注人的外貌、言行及社会资源,而近因往往更关注态度、信仰、价值观等人格因素。

无论是首因还是近因,说到底都是有着很强的片面性的因素。因此我们在与他人来往时,要尽量避免“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影响,要设法全面来了解他人,真正做到“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