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
“寿多则辱”。这是中国一句古话,也是周作人晚年刻的一枚图章。周作人的哥哥,周树人也就是鲁迅先生,活得短1936年就去世了。周作人则活过了,抗战期间他还有一个汉奸的帽子,1941年以后周作人在大陆又活了很长时间。文化大革命初期红卫兵去揪斗。所以周作人才有受多则辱这样的感慨。其实物质待遇是不错的,据说他一直每月200块钱的工资。
前些年澳大利亚的一位106岁的老人,实在是觉得活的太长,自己的同龄人去世了,甚至自己的儿女中也有去世的。老人家本来想工作,但是已经无法工作,自己在家里头又让孙子辈们牵肠挂肚。决定自己结束生命以后,老人家后来去了瑞士,在瑞士完成了这项工作。他的儿孙们则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或许是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我的父亲现在88岁,按着民间的说法,已经90岁老人家常常感慨说,活得这么长有什么意思呢,还不如早点结束了到上帝那报道去。起先我心里头很难受,但是跟老爷子一起住了将近一年以后老爷子说这个话,我到心里头没有太多难受的感觉了。因为的确活的这么长,又没有太多的生活上的乐趣。不如早一些去了也罢。所以我每逢父亲说这样的话,我就打趣说这可由不得你,这是上帝的权利。
但是我由此开始想一些自己将来老年以后的问题,过去有一种心里头没说出来,但是默认的想法,那就是自己将来可能活得很长。至少活得长是自己向往的奋斗目标。但是现在开始想这个问题了。如果一个人被社会边缘化,甚至到最后连自理的能力都没有,如同今天早晨父亲发现喝水的杯子里没水了,但是自己却又无法从暖壶里把水倒出来。如果发现了自己将来无法自理的状态,而成为别人的负担,除非有了计算机或者机器人有了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否则还是活得短一点好吧。
但是接着往下想就会发现这不是一个活得长短的问题,而是在我们有生之年在我们能够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关系的时候,我们在今天该怎样生活。长期以来我们在挣钱的养家的压力下惯性地生活。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或者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
但是推动我们思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