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恐婚聊到理想,从你以为到香蕉皮
经常会看到朋友拍的好看的天空,好看的云彩,好看的阳光,我也会去本能地抬起头看看,但每次自己好像只能看到单色调的灯光。朋友a和我说这就是现在自各所能理解的那种感觉,知道有时候抬头可以看见好看的不像话的风景,可是更多时候自己没有那种感受力了,目光已经习惯要对准前方和下方,以防有“香蕉皮”把自己给滑倒。
朋友a说自己生活中主要体会到的都是淡漠,ta想要和人去交谈,但是大家都用着一种“我理解你,但是你不应该”的眼神来回应。每一个人都非常忙。
朋友a知道我总是会提到一个词“虚无”或者说“空虚”,a说这是自己所面对到的一种境况。a希望我可以探讨方法,我说我从来就没有方法,要不然我也不会总是说这个词。
a像我很多朋友一样,谈论的话题永远都绕不过婚姻这个词,这在我说的所有名词里绝对也可以说是高频的不能再高频,现在我对婚姻话题给出的回答,每一次都是如果我真的有的选,我想做一个独身主义者。我感觉自己本身特质是貌似不太能和人紧密呆在一块儿。
以前我探讨过,比如高中时期我说自己是丁克思想,当时的我简直胡乱的浪漫主义,因为我总是觉得生孩子对女性的伤害太大了,后来有段时间我又产生了都可以,但是我必须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或者说工作室,有时候我要在里面看一晚上的小说电影和足球比赛。
但是我现在更倾向于一种独身主义者,如果说我真的有的选,原因是什么,我会觉得自己不太能提供太多情绪了,这一点我很早就发现了,就是我不喜欢一起窝在一起打牌,还有年轻人广为流行的群体游戏,大声笑哈哈胡乱滋滋笑,密切的碎片情绪交谈。我都不太行,当然偶尔还是可以,只不过我不太能持续,也是出于对自己的了解,我就觉得我是一个不愿意付出太多情绪的人。
可是我总是着迷于各种表达内容,也就意味着我是一个渴望沟通的人,可是后来我又发现人和人之间是没办法沟通交流的。
我不是一个反婚主义者,也不是恐婚,我是一个疑婚主义者。
在《革命之路》之中,很多人说《革命之路》是《泰坦尼克号》,杰克和罗思在现实之中生活的版本。
April想要去巴黎重新开始,她受够了如今每天剧院演戏,回来做家庭主妇的生活,可是她完全不知道在社会之中需要承担的代价和压力以及障碍。她总是在寻求解脱,寻求逃离这个麻木、空虚的生活。
这部电影完全可以映照我们的当下,这个故事被设定在1955年间处于二战胜利后带给这个国家的乐观情绪中,盖茨比模式的美国梦已经不再。
就像我们现在一般,你有多久没听到一个叫做“中国梦”的词了,梦想这个词应该都很少听见了吧。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中,只有少部分人通过和环境的殊死搏斗获得了自我价值的实现亦或者说在这过程之中找到了人生的趣味性。
其他人则是只能在庸碌的生活之中丧失勇气,人们都知道去走那一条“革命道路”“创新道路”是有多难,所以说近几年的体制内兴起,也无不反映人们的内心,体制外备受压榨而且没有价值感,没有安全感,在体制内起码是有安全感的。
甚至这也可以和经济有关系,当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大有所为的时候,好像很多强迫就消失了,而你人生没啥可能性的时候,现在有一个常规的范本,你学着做就好,是吗?
无名之辈的一篇拙文,谢谢你。
订阅号——热牛奶和想象力 wb——热牛奶和想象力 用于分享内容和交流
就这样,希望你生活愉快幸福!祝你,早安,午安,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