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小小说)问诊
县城旮旯巷里的吴医生医术高明,“望、闻、问、切”样样精通,尤其擅长“问诊”,求医者只要经他一问病情,就能诊出因果,药到病除。自从半年前退休在家开了个诊所,凭着“治好病,少收费”的医德,慕名求医者更是络绎不绝,踏破门坎。只半年工夫,经他医好的病人少说也有四位数。“妙手回春”、“华佗再世”、“问诊高手”锦旗挂满楼上楼下、窗前屋后。
钱包渐鼓的吴医生从此散发出医术第二次生命,医学理论越来越高,60 多岁的老脸越来越青春了。著书立说带弟子,门户越做越大。
但吴医生也有烦心事。前几天来了两个收税的,说开诊所要交什么税来着。他最不愿看到收税的。心想,自己辛辛苦苦挣下的几个钱,凭什么就要交给他们?我的儿孙们金库还需要我添砖加瓦呢。这税呀费的就是不交,怎么样!
精明的吴医生对前来收税的总结了四个字“严防死守”,于是一方面临时实行“三无管制”,无病房、无床位、无药柜;一方面不定期开门关店,看见收税的来了就铁将军把门,让他们找不到证据,抠不走一分钱。这可苦了负责这片区域税收管理的陈税和杨税。陈税年长多病杨税后生可畏。对于吴医生的税,他俩没少费功夫,软硬兼施就是收效甚微,整个儿碰到一个“顽主”。如何搬动“顽主”,陈税杨税二人费尽思量。
一天下午,吴医生照常坐诊,想着心事。这时,家里来了位“昏睡百年”的老病人,由年青的晚辈挽扶着,样子挺痛苦。
“吴医生,我爸这几年总是昏昏沉沉的,到处求医问药治不好。听说您医术高超,特地带老爷子到您这里治病,请您无论如何要治好他啊。”年轻人声带哭腔。
“别急,别急”。吴医生虽然有心事,可还是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
“老爷子这个样子多久了?”吴医生一边把脉,一边问诊。
“几十年了”。年轻人说,“他时常头昏,有时干完活还会眼晕,吃不下饭。”
“哦,看得出来,你父亲手上有茧,爬过山;脚上露筋,下过水,可能因为过度劳累,加之营养不良,得到较严重的贫血病。我这里给你打几针,回家要多注意休息。”
年老的病人暗自称赞,果然医术高明。然后颤颤微微地说:“吴医生,我的病一时半会儿不会好,能不能在您这住段时间,等病治好了再走?”
“唉”吴医生叹了一口气,“我这里没有床被,没有病房啊。”
“不是听说您这里有很多床位,病房天天爆满,打点滴都只能站着打吗,为什么不给我老爷子住段时间呢?大家都说您是华佗再世,扁鹊再生,德高望重,可不能把我老爷子往外撵哪!”年轻人一听急了。
“我不是存心撵你们,实在是没有病房和床位啊。”吴医生狡猾得像狐狸,精明得象兔子,可脸上仍象秋天平静的水面。
“我是慕名来求医的,我们邻里好多人到过您这里治病,说您医德高尚,救死扶伤;说您这是病人的家,关爱每个人。今天看起来有点言过其实。您总不至于是江湖游医,骗人郎中吧。”说完,老病人起身要走。
“哪里哪里”,吴医生看着两人确实是来治病的,急着说。“我以前是有许多床位,楼上楼下几乎天天都住满了病人,不信您看看我得到的锦旗,足有一千多幅。我这里还有两大本治病记录,你看看,近两千人呢。只是几天前,来了两个收税的,我才小心着哪。”边说边把挂衣橱里的病历单拿给年老的病人看。
老病人咳嗽地接过病历单,认真地翻阅起来,嘴里说道:“您真是位好医生,诚信从医,治病救人。国家需要这样的好医生哪。如果国家有足够的资金,每个地方多建几家医院,多培养几名象吴医生这样的医师,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会安然无恙,人民就会健康、快乐。我的病才不会拖得这么久啊!”说完,扶着年轻人就往外走。
“慢点,老爷子,你的病我还没有看完呢。”
“我的病已好多了。吴医生,谢谢您,开点药方吧。”
“开什么药方?”吴医生疑惑起来,仔细地打量眼前两个人,越看越觉得眼熟。
“能治好病就行。”老病人微笑着说,脸上的皱纹历经沧桑。手提的公文包一枚税徽在闪烁。
“我这就给你开。”吴医生无奈地摇摇头,“我今天是不是错诊了?”吴医生一遍一遍地追问自己,拿起了笔,但他开的不是处方笺,而是税收申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