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钱,还是送死。

2024-08-18  本文已影响0人  隐居山人

无决死之心,难以下地狱救人。

真上了战场的中国士兵,往往都会写好遗书,交待好身后事。

敌人,才会害怕。

想下地狱去救人的老人,内心惨烈程度不亚于一场战争。

仁者无敌于天下,想跑去送人头之前,请学习思考谭嗣同,把后事安排得妥当一点。

把下一个“我”纷纷找出来,前面的那一个“我”才能义无反顾。

打仗送死的大人物,起码应该提前准备好十个志同生死的“我”。

被消灭一个,又站出来一个。杀不死的“我”,前仆后继,对手才会真正绝望于此。

印度甘地前辈也是一位信仰不战而胜(非暴力)的伟人,但不能照搬照抄他对中国人的建议:送亿万人头。当年的中国人不置可否,不是怕死,而是不通于圣贤。

小朋友们是下一代人,再不去救,老人们惨不忍睹,都会坐立难安。

但冒然失去那些唯一可以拼死保护他们的大人,并不见得会是一件好事。

让屠夫们称心如意,难道不是亏本生意?

孔子慎重于送死这件大事,从长计议,安排妥当,再从容赴义。

中国人喜欢这事,越少越好。

大丈夫单刀赴会,不轻易拉别人下水。

留在后方的有生力量,就越强大,抗战就源源不断。

因为不是短期内一两句话,一两个人就可以实现。

救活人才是目的,去送死不是。

孟子曰: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对手是要钱不要命的,那就送钱,不必送死。

穷人们虽一无所有,众筹一个区区1.9万刀勒的出行费用,你出一块,我出五毛。估计还是会凑得起来的。

以不到两万刀勒,换无数条人命关天,不是更划算吗?

为稳妥起见,不如先送钱,再送死。

君子要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君子一旦动身送死,美元(刀勒)价值将会一泄千里,从此彻底退出国际舞台。谁最应该着急上火呢?

它又不是活人,一张纸片片,几个数字,怎么可能征服得了仁者无敌于天下的人心?

“我们的生命不比加沙地带一名巴勒斯坦儿童的生命更珍贵。”

但一定高于1.9万美元。

既然那是对方对自我价值的明码标价,且听一句苦劝,不如先送钱。

有的人就值这么多,不超过两万美元。

过去始作俑者秦始皇商鞅抓人杀人,动不动以重金悬赏,无异于鼓励杀人。而救人者,只能学雷锋,免费救人。

好人没好报,岂有此理?

被穷人送上一麻袋零钱的,只有两种结果:

一、老实收下。1.9万美元的出行费用,证明自己就值这么多,货真价实。

二、拒绝接受。拒腐防变,想名垂青史的青天大老爷,又怎么可能因为区区1.9万美元而杀人灭口呢?

明知其不可能会收这笔钱,也得送。

谁一开口要钱,就有责任。

没有索贿,何来行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