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的三个关键词
24/1000。
我是弼马。
今天说说自己短暂的写作道路上的三个关键词。
2019年3月26日,
我决定开始日更,不管不顾,不再退缩。
这件事最近一次的筹划应该是2019年1月1日,
一个看起来所有事情都有机会重新开始的日子。
可是我还是“装死”,紧接着和朋友约了21天简书日更,等别人拿到了我还是寥寥四千字,伫立原地。
这件事暗地里给了我打击,也从侧面证明了,压力的确是一个极好的“助推器”。
3月26日,在我想尽了所有不肯开始的借口,开始直戳戳赤裸裸的站在那里的时候。
我终于决定开始。
我起初的计划是:
从当天到2019年年底,每天坚持300-500字。
一年拿下10w字,其间穿插写作训练课程和写作专业书籍。
对于这样看上去非常合理的计划,我很满意,仿佛成为写作大咖之路已经在向我招手。
我把这一阶段,叫“目标”。
刚开始的时候我写的很轻松,
那些憋在心底好久的牢骚话一层一层被铺展开来。
由于字数不限制,主题也不限制,写得也轻松自在。
当时突然觉得:日更也就那么回事啊?我以为有多难呢。那种初尝甜头的感觉让我以为自己可以更到地老天荒。
可是,好景不长,很快,我感受到了枯竭。
我开始每天都为下一天写什么而感到焦虑,
我开始觉得,漫无目的的写,是最难的。
就像,“随便”才是最“不随便”的答案。
我需要一个框子,来矫正我无头苍蝇般的乱窜轨迹,于是我开始主题写作训练。
从自我介绍,到身边的一点一滴,以及写作和阅读中遇到的问题,都被提出来作为一个点展开来写,渐渐的像模像样步入了正轨。
可是,在我写了十几天的时候,发现字数还停留在八千。
而和我同期开始写的人都已经逼近10w,
我看到了身边很多的“拼命三郎”;
我看到很多四点多起床写作,或者写到三点才睡觉的人;
看到一个月就输出10w字的人;
看到写的稿子和自己身高一样高的人。
还有之前提到过的,写作敲坏四个键盘的鱼哥。
突然间觉得我好弱,弱到爆了。
我对自己简直仁慈到无法呼吸。
我对于最初制定的计划感到了极大的不满,甚至是不屑。于是开始下意识的增加每日的日更字数,把300-500字提到了800-1000字。
并不是说我完全以字数的多少来衡量我对写作这件事的用心程度,而是目前在反馈很少的前提下,我像盲人摸象般,一步步自己揣摩。
只能劝慰自己说:先广泛的写,等到了那个“量”,自然的就会产生一个“质”的推进。
至于极度匮乏的有效反馈问题,我想到了投稿。
但这对于新媒体文体小白的我来说,得来的反馈大概率是让人沮丧的,甚至是让人绝望的。
我辗转,纠结,最终终于妥协。
逃避也许永远都不能解决问题。
于是我修改了我的2019年写作训练计划:
2019年年底之前不低于30w字的刻意输出训练,
2019年年底之前收到不低于100次的退稿函。
我把以上这一阶段,叫做“调整”。
据说做用户反馈调查是最扎心的事,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去做了。
我去问了身边有限的愿意去读的人:“对于我写的东西,站在一个陌生人的角度,是否可以被吸引?”
被耿直的回答:“如果是我的话,除了《为什么我还没有暴富》这篇,其他的文章我并不会点进去一读。”
而我偏偏因为一直不屑标题党,所以起题目向来要顺遂心意,可此次痛击让我陷入了迷惑之中。
我想到点评时候对别人说的:“标题标题,标题是一个人的脸面,一定要在标题上就抓住人,不然写得再好也白搭。”
可人们总是当局者迷,偏激执拗,陷入怪圈。
因为怕变成千篇一律“整容脸”,便干脆脸脸都不洗,裸脸出门。
此外定期自我反馈,在我自问为什么阅读量几百却没有增加点赞量和关注度的时候,试着去换了个角度来思索: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是我看到一篇陌生的文章,这文章会有怎样的标题才可以吸引我点进去一读,
这篇文章拥有什么样的内容才会让我感慨“不错”,然后发自内心的在右下角点下一赞。
又或者这篇文章拥有什么样的思路才会让我觉得:或许以后会有用,点一个“收藏”。
或许我这样想,一切都显得那样的功利,但我不得不去做。
我一直大剌剌的说:“写,就是为了自己开心。”
如果真是如此又为何不写在自己的日记本里夜夜诵读,看来只是因为怕失败,而不愿去承认我的确是想要写一些可以去影响别人的东西。
不谄媚,不低俗。
但是要真诚。
真诚的去输出,真诚的试着去影响和帮助一些人。
以上这个阶段,我把它叫做“复盘”。
写作对于我的三个关键词。
目标,调整,复盘。
尽我所能去着手做到最好,我已经艰难又坚定的迈出了步伐。
关于“关键词”写作练习,发现磕磕绊绊的写作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自我发问,而这样的发问总让我一步步逼近问题本身。
公众号:弼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