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物哀之美:日本风物记》——一期一会,一首和歌

2021-10-10  本文已影响0人  越小姐

每当谈起日式美学,总有一种安静,细腻,内敛,克制的感觉。美学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在季节的变换之中,早已渗透进生活点滴。《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实地探访日本,走过风物山川,探寻日式美学本源。

在清凉寺的廊檐下感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的意境。在日本修行第一圣地高野山上领略飞鸟时代精美绝伦的佛像,1200年前的手抄佛经,在绝无仅有的庙宇建筑间体悟“观”的真谛。

“观”就是用眼睛去看看不到的极致乐土,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想象力是日本视觉的根基。

“相继而来,不断演变”的动态美学与执拗的历史意识相互交织,宗教使信仰泛化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宗教产生的美是一种意识的转换,由此表现出更深层次的美学。

透过金刚峰寺陈列的壁画感受渡唐六次的空海对唐朝的倾慕和思念,感叹文化影响的深远。

从新海诚以细腻渲染著称的《言叶之庭》穿越到《万叶集》,延伸出“侘寂”“幽玄”的世界。

夕阳西下,专注轻盈地走在古道上,深呼吸,忘记所有尘事,精神集中。体味对澄澈的自然,朴素认真的人的感动,获得更深层次上的自我回归。

日式美学不仅在宗教,更在一景一物,一砖一瓦,一蔬一饭。

不论是饮食起居,还是花道茶道,都与细腻的情感相连。

原本在“无”的世界,衍生出来的美学意识是侘寂,也就是荒凉,闲寂和枯淡。这种来自思想的孤独,其实是一种力量,日本深受此种孤独的恩泽。

日本以小为美,以细节为美,把自己变小,是对周围事物的崇敬。

物哀就是一种纤细的情感,与哲学不同,日本的物,是引起哀的物,是唤起人生真切情感的物。

和歌,俳句就在这样的时刻成为一种情感表达。

曾有人说“和歌于修禅无用”,而泽庵回答“梦窗造园,雪舟绘画,弟子歌咏。”心无所依托,就不能咏歌,歌道有感人的情调,与日本美学中的细腻情感相融。这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像吟唱着和歌,在夏末秋初的古道上,赴一场风物之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