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人的故事

「罗马人的故事11-6」:马可事必躬亲,日耳曼战争上半场

2019-01-06  本文已影响20人  6a717ad0ba8c

日耳曼战争

公元172年,战争终于开始,观众们早就等不及了,怎么开幕式可以那么长,但是和五贤帝时期的战争一样,对于战争记载的文献几乎没有,幸好马可模仿图拉真,制作了记功柱续集,我们可以从漫画中了解到一些战争片段,这根记功柱目前还在意大利首相官邸前,呆呆萌萌的意大利把一辈子都能打的胜仗都用在罗马时期了。

战争分为公元172年~174年第一阶段和178年~179年第二阶段,前后一共5年,中间不是罗马手打累了要休息,而是后方出现了二五仔事件,放在之后说明。最后这次日耳曼战争的结果是功亏一篑,马可也死在了前线,有人认为是马可的对手日耳曼人太强导致,有人认为是这个时代的罗马军团已经变弱,但仔细想想,马可手底下的罗马军团可是碾压过东方帕提亚帝国的存在。另一个观点是,哲学家皇帝在决定时更考虑“周全”,(帕提亚战争虽然是路奇乌斯率领,但他跟空气没有两样),头脑的“迟缓”也是战争拖延的主要原因。也就是在日耳曼战争期间,皇帝养成了写作的习惯,哲学代表作《沉思录》就出于这段时期,如果对筛选作者是皇帝的话,那马可的名字在销量排行第二,第一是凯撒的《高卢战记》。

过程

公元172年,罗马军团跨过多瑙河与日耳曼骑兵激战,日耳曼人最强的就是第一波进攻,罗马这边估计也是太自信了,直接框一框兵就A了过去,结结实实的一场大败,其余几个大的日耳曼部落看到此情此景,已经开始申请抱团加盟了。根据正常走势,罗马应该考虑怎么安全撤退了,但是别忘记,马可的运气参数一直是90以上,这时候天空乌云密布,无法解释的雷电加暴雨袭来,日耳曼人迷信这是老天的惩罚,文明程度更高的罗马士官翻开科学杂志,上面明确的指出:雷电是因为大气层里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分布不均匀,然后积蓄成了巨大的电压磁场,等到超过了一定强度之后,大气场被击穿,形成了雷电。最终科学战胜了迷信,平时训练更严格的罗马士兵趁着日耳曼人阵脚大乱,最终逆转胜利。日耳曼人在评价这次失利的时候,坦言是主场压力大,草坪太潮湿,还有雷雨天气,一开始赢的太轻松,导致心态松懈,对方主帅又是个斯文人,轻敌导致。

就在这一年,帝国东方也不太平,发生叛乱的地点在埃及,埃及不是埃及人的埃及,是全罗马帝国的,社会阶级的上层自然是罗马的统治阶级,第二阶级是给罗马看门的希腊人和犹太人,这两拨门卫自己还要互相撕逼,把埃及人的生活搞得乌烟瘴气,终于作为土著的埃及人忍无可忍,发起反抗。埃及还有个特殊的行政地位,他是皇帝的私人领地(奥古斯都所为),所以一旦皇帝的老家发生叛乱,除了当地常驻的一个军团,其余军团都不能前往救援。叛乱的消息最终送到了马可手里,他选择在帕提亚战争表现出色的叙利亚总督亚维狄乌斯·卡西乌斯前往镇压,因为埃及地位特殊性,决定给这位将军东方地区总司令的头衔,这个头衔之前属于皇帝路奇乌斯,地位仅次于皇帝。卡西乌斯漂亮的解决了所有问题,无论是希腊人,犹太人,土著人都很满意结果,但是在3年后,这次人事变动引来了更大的灾难。

这一年,亚美尼亚国也发生叛变,当地的罗马总督通过外交解决了问题,因为和日耳曼与埃及比较,位置已经不重要,所以就不叙述过程了。

公元173年,战争继续进行,因为上一年的惨胜,元老院纷纷开始舔皇帝,颁布给他以及皇子康茂德“日尔曼尼库斯”的称号,还在新的一年的货币上刻上战争胜利的纪念。实际上日耳曼战争才刚开始,面对一个没有领袖的日耳曼各部族,凯撒大帝早就给出了“各个击破”四个大字方针,马可选择“凯撒说的都对”战术,集中力量先解决了几个中小的日耳曼部落。在这一年的战斗中,出现了一个赵子龙式的罗马将领,名叫马克西米亚努斯,此时40岁左右,曾单挑高卢酋长将对方击毙,此人就是奥斯卡获奖影片《角斗士》男一号的原型,在电影里,他怼了皇帝,睡了公主,砍了王子,十足一个风流大侠,但事实肯定不是这样的。这一年马可接受了对方的主动求和,双方交换俘虏,约定无人区,因为蛮族基本都是信用评级为负数的用户,所以只开放了有限时间的贸易。

公元174年,战争没有结束,罗马军团来到了多瑙河达契亚地区,这里也布满了欠收拾的蛮族。此时马可已经50出头,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身体一直处于崩溃边缘,食量又每天减少,一定要通过“鸦片”才能忍受身体的痛苦,活脱脱五丈原诸葛亮的欧洲版本。如果与尤里乌斯·凯撒比较,马可明显缺乏自信,《高卢战记》里凯撒从没有怀疑自己做出的一切,《沉思录》更像是一本高级心灵鸡汤和回避现实的集合手册。在这一年冬天,皇后芙斯汀娜担心丈夫,带着另一个皇后女儿露西亚造访了莱茵河军营,皇后也被士兵们尊称为“基地之母”。如同上一年一样,一年的激战过后,蛮族提出和谈,双方议和。

上一章:罗马帝国对日耳曼,蛮族与文明帝国的差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