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即如来

2023-01-05  本文已影响0人  明空如月

有这样一种独特的视角——一切现象,当下即是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增无减。

在这种视角下,“无常”是一种浅表化的“幻相”,而“如来”才是所有一切真正的“真相”。

古人云:山河大地皆如来。扩而广之,何止山河大地,乃至所有一切万事万物,所有一切生命,所有一切现象,无一不是如来。

所以,整个宇宙、整个法界,皆是如来之国度,无有例外。

在这样的视角下,“红尘”、“轮回”、“生死”、“烦恼”、“痛苦”等又是什么呢?一言以概之,皆是一种“错觉”。

要体会到这一视角,的确不是太容易,它需要在一般大众视角的基础上层层超越,然后当超越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现象即如来”这一视角就会呈现出来。

下面就来看一看,这种视角是如何通过层层超越而达成的。

1、一般大众视角:有一个“我”和我所生存的“世界”,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我”也是真实的,但这个“我”却也会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真实地出生、长大、衰老,最后死亡。然后对于我来说,一切就结束了。

这种视角最为常见,也是绝大多数人的视角。既然每个人最后的结局都是死亡,那就还是活好活着的每一天吧。自己想怎么活就怎么活,喜欢什么就去追求什么。

现代人都追求思想自由,追求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所有的酸甜苦辣都是一种生活体验。只要自己努力付出了,就可以无怨无悔。这大概是这种视角下大多数人普遍追求的活法。至于生老病死问题,通过努力能解决的就尽最大能力解决——比如注重营养、健身、养生等,生病就去医院,医院也解决不了的那就听天由命吧。重要的是,活着的时候活得精彩,也就够了。

客观来说,这种活法其实也非常好,只要一个人能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地这样活,也是很好的。

2、一般宗教信仰者视角:除了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还有其他更好的世界,比如基督教的天堂,佛教中的西方极乐世界等。

相对于这些更好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成了一个“不够好”的世界。所以对于有这种认知的宗教信仰者来说,此生最大的目的就是通过修行以便在此生结束后能够到达更好的世界。这时,在这个世界所有的一切苦就成了一种磨炼和考验,也是在消除罪业,从而为来生达到更好的世界做准备。

在这种视角下,两种世界都是真实的,这个世界是真实的,更好的世界也是真实的。这种视角、认知可以减轻在这个世界所遭受的痛苦,但另一方面也需要极大的虔诚和坚信,才能使自己有勇气面对在人间的种种际遇,快乐的或者痛苦的,幸运的或者不幸的。

这种视角下,生命不再只是一辈子的事,而是更长久的事,为了更长久的快乐和幸福,这辈子所受的苦乐只是暂时的,因为这种信念,人间生活也就成了一种为来生更好的生活而经历的历练。

3、心性智慧修行者的视角

可以说,儒释道文化都是一种心性智慧文化,对于心性智慧修行者而言,【心】和【心性】成了修行的核心。其心性智慧训练的目标,在儒家曰【成仁】,在道家曰【成道】,在佛家曰【成佛】。其中最基础的目标为明白自己的心性。这里以佛教的心性训练为例来说明心性智慧修行者的视角。

在佛教智慧中,般若智慧是其核心。所谓般若智慧,也叫空性智慧。对于空性智慧,在佛教中通常表达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在空性智慧的视角下,所有的【世界】和所有世界中的【我】(生命),都被【空性】所穿透,就像阳光轻松地穿透玻璃一样。

玻璃存在吗?对于无法穿过玻璃的我们来说,玻璃是很真实的存在,可是对于轻轻松松地就穿过了玻璃的阳光而言,玻璃等同于不存在。

所以【存在】不再是一个绝对的词,而是一个相对的词。存在,还是不存在,取决于某种条件、环境或者关系。

而【空性智慧】就像是穿过玻璃的阳光,万事万物就像是被阳光透穿而过的玻璃。所以对于空性智慧而言,一切万事万物的存在,都只是一种相对的存在——即表面现象上的存在,而没有绝对不变、不动不摇的存在。

空性智慧是如何【穿透】万物的呢?这其中最厉害的武器,即是洞见万事万物的【缘起性】。

所谓缘起性,完整的表达为【缘起性空】,这也是一种视角——可以透视万事万物最根本性质的视角。

这个视角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非常简单——

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因缘条件具足而产生,都是因缘条件变化而变化,都是因缘条件消散而消散。

说得再简单一点,那就是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在变化之中,找不到永恒不变的实体、实质。

对于这其中的道理,应该说只要受过初中教育,应该都能听懂。

但这个道理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是遍于一切人、事、物的,包括整个天地宇宙。也包括每个人的生命,包括每个生命的生老病死。

这个视角相当于一个透视镜,这个透视镜的厉害之处在于,任何东西只要拿这个透视镜一照,就必然会被穿透,根本看不到任何能够阻碍这一视角之目光的东西。

注意,是任何事物,没有任何例外。

所以,当你掌握了这一视角,并用这一视角去观照万事万物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你失去了观照的目标物——因为所有的目标物都被这一视角的目光穿透而过。

仿佛一切都变成了“透明”体。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这一视角的所见绝对化——即不要用最终的一无所见否定现象上的存在。

而是要把这两个方面圆融地结合起来——一切现象,在现象上是存在的,同时又是变化的,同时又终究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实质。

所以在佛教中,经常用【真空妙有】来形容这种圆融的视角——将两种视角的所见结合起来所形成的新视角。

但上面说的还只说了一半——即现象。还有一半没有说——能够感知现象的心。

对于【心】,一方面在【现象】上,其同样与其他现象一样,皆有着【真空妙有】的本质。同时另一方面,【心】还有着更加深邃的一面。

这一面即是【心的本体】。心的本体与其他现象(包括内心现象)的关系,有点像镜子与镜中影像的关系。

即任何现象的显现,总要有一个显现的基础。对于生命而言,即是生命的【感知】。

而【感知】正是【心】的作用之一。所有心的作用,都来自于心的本体。

因此对于【心之本体】的观照和体悟,就成了心性智慧训练的核心关键。

当我们对【心之本体】的根本真相、根本真性,获得了最彻底的看透和了悟的时候,就实现了心性智慧训练最基础的目标——明白自己的心性。

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排除【镜中之影】的干扰——排除所有妄念的干扰,直接观照心的本体。

只要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自心清晰地反观自照的机会,自心就能够看清自心的真相——这一真相不是思考推理出来的,而是自心直接照见的。

首先,自心会在没有念头干扰的情况下,清楚地照见自己的【本体】为一种【特殊的存在】——超越了物质形体的存在。

心的本体,没有任何物质性的实体、实质,但却并不是不存在的,因为此时此刻,心正在存在着,即使超越了物质相。

但同时,心的存在又是一种究竟超越的存在——不被任何其他存在而影响的存在。

通过深入地观照,还会发现,心的本体是一种【没有生灭的存在】。永远不生,也永远不灭。——当我们彻底看清了这一点时,也就看清了自己心灵本自无生无死的真相。

继续深入地观照,还会发现,心的本体,不仅不生不灭,而且【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动不摇】。

——当我们彻底看清了这一点时,也就明白了《金刚经》中佛陀关于【如来】的开示【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原来,自心的真相,本身就是如来!何止是自己呢?所有一切生命,其心的真相,都是同样的如来呢。

这时,完成了对自心真相的观照和体悟了吗?

其实还没有,或者说只完成了一半。另一半是什么呢?

另一半就是,这本自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动不摇的心之本体,本自具足【能觉之性】。

所有的观照、体悟,不正是这【能觉之性】在发挥作用吗?

心的本体不生不灭,所以心的本体本自具足的能觉之性,同样是不生不灭的。——每个人从小到大,这能觉之性,何曾有过生灭来去呢?

在佛教中,将对心之本体之超越性的存在,名之曰【空】——【空】是一个比喻,也是一种指示,即究竟超越一切。

对心之本体本自具足的能觉之性,名之曰【明】——【明】也是一个比喻,代表智慧、光明。

将心之本体这两个最重要的性质统合起来表述,就是【明空】,或者【空明】。——这也是笔者的笔名中为什么选用了【明空】这个词的原因。它将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始终不要忘记了对自心本体【明空】真性的觉照。如果忘记了觉照,那就变成了【无明】。

一般来说,完成这一体悟,然后不断地训练自己始终保持这一体悟,并让自己的心始终安住在【明空觉悟之境】,就是最好的心性智慧训练方法了。

但这还仅仅是起点,心性智慧的体悟还可以再继续深入——即站在明空之心的心之本体,再反过来去观照万事万物,又会怎样呢?

注意,这时,视角的总体基础已经建立在了明空之心的心之本体上,这是基础,然后以此为基础更深入地去观照——

【所有一切现象,皆是明空之心觉性作用的体现】。

什么意思呢?就像镜中之影,皆是镜子本体能照作用的体现。换句话说,没有镜子的本体,就没有镜中之影。没有镜子的能照作用,也没有镜中之影。

从这个角度而言,即可以说,镜中之影,即是镜子通过能照作用而呈现出的一种【化身】。镜中之影,始终都在镜子之中,它是镜子的另一种【变化相】。

如果理解了这一点,也就可以理解这样一种全新的表述了——所有一切现象,都映照在心之觉性中,都是心之觉性作用的体现,都是心的【变化相】,都是心的【化身】。

但不管【心】的【变化相】如何变化,究其实质而言,始终都是【真空妙有】的,始终都是不离【心之本体】的,始终都是映现在【心之本体】之中的,而心之本体从来就没有生灭过,没有来去过,没有动摇过,所以,【镜中之影】当下就在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动不摇的【镜中】,只要不被现象表面的变化所迷惑,当下就可以照见其本自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增无减、无动无摇的真相——这个真相是一体化的,是涵括了镜子和镜中之影的,是周遍所有一切而没有任何例外的终极的真相——一切都是不可分割的【一】,这个【一】,在幻化着一切变化,但同时却始终没有任何变化。一切变化就仅仅只是幻化而已,了无实质。所以就其真相而言,所有一切的真相,唯是【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站在【如来】的视角,一切都从未开始,所以也无所谓结束。一切现象都是【如来】的【幻化】【游戏】而已,别无其它。

读到这里,您有没有发现,文章的主题【现象即如来】已经变成了一种再自然不过的【事实】?

既然一切皆是如来,那么哪里还有不是如来的所在呢?

这时,再来看看这些词,比如红尘、世界、人间、六道、轮回、生死等等,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在一切皆是如来的视角下,这些词没有任何真实的意义,仅仅是在离开了如来视角之后而产生的一些错觉、幻象、戏论而已。

愿如来视角永驻我们每个人的心间,即使死亡的幻象降临,我们也依然能够安住在此视角中,像看风景一样看着它从眼前飘过,那时,我们也就有了真实的超越生死的力量。

愿此智慧在所有阅读此文的生命中播种、生根、发芽,并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永远矗立在如来智慧的沃土中,庇护无量无边的有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