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跨越的鸿沟?—在屈从与反抗之间
2018-07-03 本文已影响0人
静而不哑
怀着对这个主动从清华退学的怪才的好奇,我看完了他的“万言书” (名为清华梦的破碎)看完感慨良多 。
我们因为国情,为了效率,把教育体制建设的标准化单一化产业化,这样易于衡量和筛选,这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跨越阶层的捷径,但对于天才来说,这难免是一定程度上对创造性的扼杀。王垠为了得到他想要的创造和发展,就必须要屈从这个体制一段时间,本来他以为这只是暂时的,没想到到了清华—中国的最高学府,依然有很多形式化的桎梏,为了科研而科研,为了讨论而讨论。
其实也许没有对错之分,只是适合与否,王垠并非后悔来到清华,这是多少学子梦寐以求求之不得的深造之地,也许有人会骂他不识抬举,但他洞察到其中形式化的东西 ,毅然退学,理想破碎了就撤退,这不是给了现行教育体制一记响亮的耳光?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非常理想,也囿于学生人数和老师素质难以实施,我们总是兼顾大多数,而忽略少数的需求,我们太强调和谐与共,而惯于消除异见的声音,虽然我们的教育体制虽然难以改变,但在面对王垠这类的鬼才,是不是应该多一点宽容呢?
我们太强调服从,为了学位,我们失去了什么?勇敢如他,也没有否定清华和川大,他说,我不想做个按部就班的程序。
他决绝的背影,留给我们太多反思:我们该何去何从-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在屈从和反抗之间,相信每个好学的深思者都有自己的答案。
我们相信,他的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来。
(ps 万字长文名为 清华梦的破碎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