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中手势的三、四、五

2020-05-14  本文已影响0人  泽妈说

龙兄老师说,如果只学习一个技能,就会给你带来一系列的改变,那这个技能就是演讲。

演讲中合适手势的应用,会让演讲者更加有魅力,会提高观众的注意力,增加演讲者的风采。

坚持星球训练营已经结束,我今天就来将演讲中的手势进行个复盘。来说说演讲中手势的三四五。

演讲中的手势分为三大原则、四大空间、五大常用手势。

一、手势的三大原则:

1、直观性原则,即所见即所得。这句话呢很好理解,当我们要用形容这个项目或一个具体事物的形状、状态时,例如形容大,那我们就可以直接把手张开,表示很大,直观的表现出来。

2、相对性原则。这个相对性原则呢就是相对于演讲者进行对比。例如,我们要形容姚明的个子,那相对我们自己来说,肯定姚明要比我们高,那我们做手势时,就要将手超过我们自己;那形容比我们矮的人呢,就是将手放到我们肩膀处。

3、适量性原则。手势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在演讲中不能使用过于夸张、滑稽的手势。万事都有度,演讲中的手势也同样适用这个道理。

二、手势四大空间:

1、能量区

肩膀以上的部位被称为能量区。一般国家领导人、成功人士、演讲家,多会在这个区域使用手势。多用于激励的情景之中。

能量区

2、舒适区

从肩膀到腰部这个区域,被称为舒适区。因为我们不管讲话等,手会自然放到这个地方会显得特别的舒服。

长用形状有心形、宝塔状。一般会用在开场、演讲过程中。

舒适区

3、放松区

手放在腰部以下的位置,称为放松区。这个区域呢一般不太建议,会显得整个演讲者没有气势,能量也不足。

4、扩展区

扩展区顾名思义,就是在舒适区将手臂大大的张开,该区域呢就被称为扩展区。

三、五大常用手势

常规手势:开场时自我介绍的手势。

强调手势:可以用切、锤表强调。

顺序手势:表达观点时用的1、2、3点。

描述型手势:形容状态或形容物品的形状。

情感类手势:表示热情、或放松。

听讲不如演讲,演讲助理职场。合理的运用手势,会助力我们成为一个有说服力和有吸引力的演讲者。

常用手势 手势提升气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