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精进100天-day9不吼不叫
最近发现自己有种不良倾向,就是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
她打翻了东西、坚持要吃零食、一不满足就要打人……遇到这些情景火就蹭蹭蹭往头上窜,忍不住就对她吼叫起来。
其实每次吼完,看着她委屈的眼神,都会自责起来。
你不是平时对人都很和善吗?你不是倡导时时关注自己的修养吗?为什么在孩子身上,这么没有耐心。
直到我看到了这本《不吼不叫》,才明白吼叫的危害和它的深层原因。
吼叫看似不打不骂,实则危害极大。有研究表明,经常被吼叫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也更习惯用激烈的冲突来解决问题。
这些孩子也很难学习到积极的社交方式,比如和他人合作和同理心。愤怒会投下长长的阴影,不仅有短期的杀伤力,而且也会损伤孩子的情商和社会性。
怪不得孩子最近也变得非常易怒,一言不合就打人,都是我吼叫的负面影响,看似小小的行为,背后都是日积月累的伤害。
那这背后有什么深层原因呢?家长对孩子的吼叫,是很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包括外部触发器,比如孩子不听话的行为,也包括内部触发器,比如自己的负面情绪。
吼叫还和一些深层原因脱不开关系,比如家长的生活情况、健康情况和家庭传统。不能忽略的是,家长和孩子气质的协调与否,也是吼叫产生的原因之一。
明白了吼叫的危害和原因,我们就要尽量减少和避免它的发生。书中介绍了两个黄金法则,一个是ABCDE法则。
整个过程就是 Ask 自问, 问下自己当下的情绪感受;Breath 呼吸,做一个深呼吸进行调整; Calm yourself 平静自我, 冷静下来再沟通;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 确定孩子的需要;Empathize 同理心,尽量去理解孩子的想法,告诉她你能体会她的感受。
而这是你当下即将发火时要做的情绪管理,更深层的是要在平时给自己和孩子都建立一个健康的情绪人格,这需要用到4C法则。
一是 Communication 沟通。家长和孩子有足够的沟通,让孩子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描述要尽量具体,比如“不能吃零食”就比“要听话”这个要求更具体,孩子更容易明白到底该怎么做。
二是Choices 选择。如果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有掌控力,那他就没有理由去跺脚和哭闹,所以在适当的时候要提供选择。比如,孩子不想好好吃饭,你问她那你是想吃面条还是米饭,她可能会给你一个答案。
三是Consequences 结果。说的是家长需要让孩子知道,如果他做错了事情,会有什么后果。让她必须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吼不叫不代表不去教育,这样家庭的规则才能建立起来。
四是Connection 连接。不管工作有多忙,父母都必须固定抽出一对一的时间,专门陪陪孩子,和孩子交流。注意,要放下手机,专心陪伴,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尊重。
还可以通过游戏、绘本等有效的方法,教会孩子情绪表达、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
最后,在管教孩子前,请练习先去爱自己、修复自己,让自己快乐起来,然后你才有能力好好去教导你的孩子,用爱为孩子的人生打底。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