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年度写作营(齐帆齐商学院)齐帆齐微课

健全的人格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与命运

2022-08-12  本文已影响0人  邵真

齐帆齐微课

在西方心理学中,对于“人格”的定义大多涉及两个方面:一个人被他人知觉和描述的方式(外显人格)和用来解释为什么这个被他人认为是这样的(内隐人格);前者如我们所说的某某很疯癫、粗鲁、是个妖形怪状之人或说某某憔悴、虚弱、是个有气无力之人,后者如我们说的某人愚笨、缺乏修养、是个自卑病态之人或说某某睿智、诚信、是个志向远大之人。

但是,人格又是很复杂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分析。

例如,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对不同的人作过分类,他把人分为5类:圣人即至德之人,仁者即以合理的爱待人处世之人,智者即识事务知轻重缓急之人,君子是自强不息之人,小人即品格低下之人。

我们还可以从人格特征角度对一个人的人格进行分析。

例如,我们常常用内向的、外向的、离群的、合群的、吹毛求疵的、随和豁达的、迟钝的、聪明的、诚信的、无信的、恬静的、乐观的、自立的、自强的、谦逊的、专断的、稚气的、爱心的、冷酷的、苟且敷衍的、有恒负责的、胆怯退缩的、敢作敢为的、自信的、自尊的、自卑的、固执的、刚恒的、理智随和的、讲现实的、爱幻想的、勤奋的、懒惰的、消沉的、纯正的、世故的、天真的、精明的、贪婪的、直率的、机敏的等词汇来描述一个人的持久特征。

从以上的人格特征形容词来看,有些人格特征如自立的、自强的、乐观的、自尊的等是积极的,有些人格特征如离群的、自我作贱的、懒惰的等是消极的,还有一些人格特征如内向的、外向的、天真的、腼腆的等则可能是中性的。

因此,我们可以把人格视为一个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动的有机整合,表现为人们的存在方式或行为倾向上的不同。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动——所思、所感、所为是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的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同时,人格既反映个人的过去经历同时又表现在个人对现在和未来的所思、所感与所为之中,因而它是相当稳定的。

而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全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与命运。

健全人格既是心理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保证个体心理和谐的重要条件。

心理和谐就是个体对自己各个方面的表现与自己的期望之间协调一致的状况。

健全人格能够在动荡起伏的生活沉浮中,过得安谧坦然,或高兴,或苦闷,或幸运,或失意,都不动摇对生活的信念;它能够热诚欢迎并积极适应生活中的变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把困难与挫折当做生活赋予自己的考验而坦然接受;它能够积极开拓创新,把不断创新视为生活的必然要求,既不满足现状也不蛮干胡来;它能够使人对生活、对事业充满憧憬,充满热爱,胸有大志而不想人非非,富于幻想而不忘实干;它能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成绩不自高自大,有缺点不自卑自贱;它能够对长辈和晚辈,对同志和家人充满爱心,家庭和睦、婚姻美满,有亲密融洽的同志关系。

(22年度写作营第190篇1109字,累计292527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