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工作总结(8.30-9.3)

2021-09-05  本文已影响0人  Bert大叔

本周,我主要在处理一起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以及制作一个讲座的PPT,心得体会如下:

一、规范化、格式化以及系统化的办案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办案效率与质量的统一。

本案件的案情相对简单,按照以往的办案方式,在客户补充完证据材料之后,我一般就直接起草诉状了,若中途遇到不确定的法律问题,我则会做下相关检索。

抱着学习的心态,我浏览了团队同事以往办理的案卷材料,惊奇的发现:(1)每个案件的文件夹组成、排序、命名以及内容都基本一致;(2)与客户、法官的电话或来往邮件均保有书面记录;(3)团队内部关于案件的讨论均保有书面记录;(4)每个案件均列有清晰的备忘录;(5)相对复杂的案件保有模拟法庭庭审记录;(6)每个案件均含有庭前准备文件及代理词,其中,庭前准备文件包括以下内容:a. 案由、管辖法院以及诉讼请求确定的法律依据及参考案例;b. 争议问题的法律依据及参考案例;c. 开庭前已经提交的证据清单、需要当庭提交的证据、证据清单及注意事项;d. 我方的质证意见以及对方可能的质证意见;e. 我方询问的问题清单、对方可能询问的问题及应对;f. 案件争议焦点的确定;  g. 辩论意见; h. 最后陈述; i. 调解方案;j. 庭后注意事项,如笔录核对及拍照、及时向当事人汇报庭审情况等。

这套办案方式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1)最大化的保留办案痕迹,以方便后续检阅、参照;(2)最大限度的规范办案流程、统一文件格式,以保证办案质量;(3)尽可能充分的法律检索,做到有依有据。浑身散发着浓厚的理工科气息,如同工厂的生产流水线一样,每个诉讼案件的办理都遵循特定的流程、参数标准来拆分、加工、打磨、组装完成,甚至显得有些“机械、僵化”。

震惊之余,我试着搜索了下团队办理过的同类案件,果然,同类案件的材料都保存在一个文件夹里,仔细对比之后,惊喜的发现有个案件的案情与正在处理中的相差无几。经过简单粗暴的Control+C、Control+V之后,大部分工作便完成的差不多,仅剩下少许差异化部分的修改。

相比于以往我所采取的一锅粥式的办案方式,这种办案方式看似“机械、僵化”,但是却有很强的普适性,充分体现了效率与质量的有机统一。比如:

(1)我在起草诉状之时,若遇到法律问题也会做一些检索,但不会同步将文字整理到庭前准备材料里,导致后续开庭准备之时,又得重复部分法律检索或文字整理工作;

(2)我在与客户或法官沟通之时,虽然会将重要的信息记录下来,但是却不会将信息按照时间、类别等系统的记录起来,这无形中增加了信息遗漏的风险,降低了信息查找的效率;

(3)我过去会将每个案件单独放在一个文件夹里,但是却不能统一文件组成、类别以及文件格式等,更不会将办理过的案件归类,这同样不利于文件的查找和类案的办理。

改变自己的过程是痛苦的,这两周,我工作中大量时间便花在了工作方式的转变上,不过,在初次体验新的办案方式之后,我直观的感受是办案的思路更加清晰了,信息查找上更加高效了。

二、没有优秀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工作习惯和处事方式。

团队近期计划以“生物医药企业的法律问题及风险防范”为主题开展系列讲座,需要我拟定一个PPT。在检索了一系列资料之后,我丝毫没有头绪,因为这个主题有点宽泛。在选定几个要点之后,我初步拟了个PPT初稿,便硬着头皮向部长请教了一下。部长看过初稿之后,建议按照团队已经做过的业务以及计划推广的业务展开,PPT内容上体现一定的逻辑性,比如按照企业的投资设立、融资并购、上市及退出的发展历程,一边讲解一边记录之际,整个PPT的轮廓便勾勒个大概。末了,还向我传授了个人制作PPT经验:先拟定小标题,之后检索具体内容,最后再制作PPT。

通过本次沟通,我制作PPT的思路便清晰了许多,同时,我也深刻的认识到,一个人的优秀主要在于他的工作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