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选择》
近日在嘉兴游学,边学习《正面管教认证讲师》,边吃喝玩乐。好像回到了学生时代进入了玩嗨的状态没进入学习状态。所以两个微信群都有点疏于和大家联系。在此也拜托大家一个事,希望大家能主动带动下大群里的学习气氛。希望能吸引更多的同频的人一起高质量的学习互助成长。
不得不佩服老外的演绎和还原心理学原理的能力。《第三选择》这本书体现的淋漓尽致。
第三选择需要创新。这是第三选择的基础。每个人的思维都有局限。困在已有认知的牢笼里思考是没法有创新的。所以想活的更轻松人际关系更和谐。突破思维局限找到一条创新的有建设性的道路是重中之重。
要记得每个人任何时候都有选择的自由。之所以我们会觉得不得不那样选,我没得选,那是因为你的动物脑(系统1)会让你选择最习惯最轻松的路。反击和发泄,甚至是鱼死网破,往往正是最容易和轻松的。
找到第三选择的四个步骤更是深谙现代心理学原理。
首先,看到自己。其实就是觉知自己的情绪。所以处处需要修习正念。若能时时感受到自己当下的情绪,就能不被情绪脑所控制而失控。做出错误选择。先回归理智脑之后才可能找到第三选择。
其次,看到别人。人心是最复杂的。即便是最厉害的心里专家也不能说她就能窥透人性。所以机械的给人贴上标签是极不负责任的。因为这是为自己不负责任处理和他人的人际关系找合理化的理由。
再次,找到别人。所有的心理咨询都基于两个方法倾听和共情。如何能找到别人。让别人"被看见",倾听是基础。当然前提是不贴标签不带情绪。而任何的良好沟通必须先建立良好的链接。当通过你的共情式情感反应,对方觉得被理解后,自然情绪水平会下降。双方就能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
第四、邀请协同。史蒂芬柯维的五部方法论基本接近于一个GROW法。邀约界定相当于基于reality确定一个goal,创造中的头脑风暴类似于找到options,最后达成找到方法去执行等同于will。
工业化社会真的不得不服美国人的流程改造。一个戴明让日本从战后迅速崛起。有关心理学的学习,也建议大伙儿从这类工具书去切入。倒推学习,从方法论再到基础理论。
第三选择,虽然是方法论,但也是需要时时抓住机会训练的。训练纯熟,高情商可期!哈哈
《第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