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产品思维课笔记06:认清人的本性,理解角色化生存
第一模块 同理心
第6讲 认清人的本性,理解角色化生存
关键词:
角色、集体、集体人格、面具、潜意识、长期关系
观点笔记:
1.生活中,我们平时知道的张局长,李处长,领导等等,我们并不真正认识他们。我们知道了解的,只是他们的角色。
2.集体就是一堆角色。
我们从小收到的教育,实际上是被期待成为某种角色的教育。好学生是一种角色,好孩子也是一种角色。
孔子给整个民族写了角色说明书。
中国人是一种角色。
我们习惯了定义角色,和用角色关系来安放自己,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接受过类似影响,相同训练的人,就是呈现出近似一样的特质,称为集体人格。
3. 集体人格如何形成。
类比如何训练小狗。
第一,确定目标。
第二,建立恐惧的边界。
第三,放入清晰的标的。
第四,给与红利,然后让它产生路径依赖。
第⑤,不断重复。
4. 某种程度上,教育是反人性的。用美好的社会期待来教育你,希望人称为理想化的样子。
如果人本身就是理想的,完美的,也就不用受教育。
书读多了,容易不接地气。现实中,理想的,完美的人和事太少。
桃园结义的友谊现实中少之又少。
梁祝般的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真实社会中少有听闻。
5. 产品经理如何看待角色
小心“应该”这个词,人容易因为角色对人产生期待和要求。
如果想做一个能让用户放松使用的产品,如果想和一个人拥有轻松惬意的亲密关系,就不要给对方那么大压力,让对方来扮演你期望的角色。
总结:
1. 人是因为训练和压力才成为角色的,而集体就是角色的聚集。
2.角色化生存就是我们真实的生存处境,但是只有去角色化地认知、沟通、交互,你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感情。
心得体会:
1.工作中,特定场合下,要去理解他人的角色。比如理解警察,军人,角色,医生,老板,同事等等。
2.工作中,特定场合下,要去理解自己的角色。演好自己的角色,和他人对接好。
3.工作中,特定场合下,某些情况,要去放下自己的角色去沟通,去表达自己,去理解他人。这种压力,情感表达的程度,需要拿捏分寸。
4.角色能推进人的发展,也可能限制了人的发展。
从小职员变成了一线经理,思维会提升,格局会放大。
做了父亲,就会增强抚养孩子的能力,思考孩子的未来去提升自己。
管理几个人的团队,变成管理几百个人的公司,担负的责任,需要提升的能力都不一样。
5.亲密关系,知心朋友,爱人等关系的相处,要放下“应该”的思维,放下对他人角色的要求和期待。才可能建立真正,轻松,惬意的关系。
6.不读书不行,书读多了,容易不接地气。要觉察到这一点。
7.做产品,做商业。理解角色,顺应角色。
8.有时候,有了角色说明书,我们更容易配合协同,知道该做什么,会注意把握分寸和程度。
9.在理想和现实的两端,需要保持适当的动态平衡。
//更多精彩内容,请订阅得到app,梁宁,产品思维30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