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雨阵阵失桃红
桃花,是平常物种,但在文人笔下境遇会如此不同。
唐代周朴“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唐代吴融“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同是唐代的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生活属于艰难之列。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桃花的偏爱。《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他又在《南征》中写到: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据查,这是大历四年(769年),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作的,开始对自己以前创作的诗歌进行总结,结果是“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桃树有知音,除了屋主人之外,李树就是。春暖花开,桃红李白满天下。唐羊士谔《山阁闻笛》就有这样的句子:李白桃红满城廓,马融闲卧望京师。
桃树还拥有自己最为理想的地盘。她习惯了旧宅老院,不管是门庭冷落的贫穷人家,还是通衢要道的富贵宅第,一到“当春乃发生”时节,就一概花枝招展。而就在近二十年时间里,她先在村口探望,知道世上人个个喜新厌旧之后,索性走向低丘缓坡与李树争个高下。后来,又在种植专业户的指引下,爬过高坡,登上高山,占据所有向阳的地方,给人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桃树有避阴喜阳的性格。正因为这个性格,曾遭到许多人的误解。反映在诗文中,就有“妖艳”的成分在。我想,这是人们对桃花的不尊所致。
宿雨阵阵失桃红桃树还有自个儿隐身桃花却影动的时候。唐代崔莺莺在《答张生》(又题《明月三五夜》)中提到“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我想,对桃花最看好的,莫过于东晋陶渊明了。他把农业社会以外的桃源描绘成了他心中独有的理想世界。即使到了今天,江南不知有多少个村落把自己称作“桃花源”,也还有人想离开尘世的喧嚣,寻找社群和睦相处,彼此无等级无纷争的家园。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但愿老天能多几个晴日,好让城里人去金华源东或兰溪垫塘边一睹桃花的风采。
陈水河创文于2019.3.24上午,成文于2019.325早上
注: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生于东晋末年,死于南朝宋初年。其实,陶渊明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民的愿望,而其思想基础却乃不外乎是老子的“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观点的形象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