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精进》读书笔记

2018-12-01  本文已影响0人  定格r

1.时间之尺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时间

活在全部的现在

从当下出发,联结过去与未来

  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首先应该以一个"郑重"的态度去对待时间。

    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时间视角。积极过去视角,消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宿命论视角,未来视角。而我们应该平衡时间视角。既可以"从当下来审视过去",也可以"视未来存在于当下",他应该具有囊括过去和未来的包容性。

对五年后的自己提问

如何解决远期未来与近期未来的冲突

        远期未来的视角下,人们倾向于用抽象,概括的方式去思考。而在远期未来的视角下,人们更容易到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得更多的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么去做"。

    要想处理好"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我们可以采用下面两个策略:

1.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

2.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我们总是在重复的抓起沙子

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如何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

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大多数事情都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衡量,由此便可得到由两个角度组合成的四类事件:

  高收益值,长班衰事件;高收益值,短半衰事件;低收益值,长半衰事件;低收益值,短半衰事件。

    反省一下自己我们平时最喜欢做的,做的最多的就是“高收益值,短半衰事件” 这种现象导致我们不自觉的陷入了一个短半期的沙坑之中,在沙坑中我们一次次的把沙子抓起,,刚获得一点快感,沙子就从指尖滑落,我们不得不重新来过。但长衰期的事件就不一样,它的效益可以累计和叠加。

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1.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不是短半衰的事情,只要这个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尽量去做。

2.不要只盯着那些“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要紧的事情,只要对你有长期益处,仍旧可以去做。

“林迪效应”是指:“对于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其预期寿命就会缩短一些,而对于不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则可能意味着更长的预期剩余寿命”

快与慢的自由切换

为什么我我们的时间永远不够用?

工作要快,但生活要慢。

时间的“快”与“慢”也同时对应着时间的“深”与“浅”。

比如:同样是安排闲暇的时间,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被动式休闲”所带给人的满足感,就远远不如业余爱好带给人的满足感。所以说,我们从闲暇中获得得放松和满足的程度并不取决于闲暇时间的长度,而取决于其质量。

2.寻找心目中的巴拿马

如何做出比好更好的选择

从终极问题出发

以人生最高的目标作为第一原则

所谓的选择,就是要权衡好本末轻重,看清楚人生中到底想要什么,追求什么。

一个人会不会做出一个尽量好的选择,跟他所采用的标准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处处能以最高目标为原则,必然能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定" 

"最高目标"并不是指那些可以被度量且数量力求最大化的目标,而是指从整个人生来看最有意义且最有价值的目标。

"人不能只为他自己而活。我们必须认知所有的生命都是珍贵的,而我们和所有的生命是结合在一起的。这种认知指引了我们心灵和宇宙的关系。"    ___史怀哲

这就是格局。

逃离隐含假设的牢笼

发现人生中的更多可能选项

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常在我们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让我们意识不到更多的可能选项。

如果有太多的可选项,应该把选择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纬度,然后对可选项从不同的纬度做出评估。

在涉及情感,喜好等主观性特别强的选择时,最好的方法是聆听内心的声音。

不管你做了哪个选择,你的某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最终带着你走向目的地的,可能并不是某一个选择,而是那些你不会改变的东西。

3.即刻行动

最有效的,是即刻行动。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当一件事情,你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就直接开始做吧。只要开始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

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乐于接受反面意见,有勇气否定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多线程的工作,首先需要一段专注不收干扰的时间,完成工作中最核心部分的思考。

集中处理同质性的工作,可以减少不同质工作间的转换损耗。

从理论出发不一定能指导实践,只有在实践中通过反思积累的知识才能指导实践。

行动后要及时反思,并梳理这件事的"反应链",特别关注其中发生的意外现象。

4.怎样的学习,才能够直面现实

如何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

学习,应该以学习者心中的问题为中心,让问题引导着我们去探求答案。

问题的提出,需要基于已有的知识体系,并通过问题将新,旧知识串连起来。

通过深入事物内部的解码,我们可以发现事物深厚的内涵,有机会掌握其中精巧细微的技法,不断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是取决于能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

求知分为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技能是学习的终点,信息和知识是迈向这个终点的路与桥。

对一个现实问题的解决,或者对一个现实情境的洞察,往往需要同时调用不同知识谱上的知识。

学会有意识的去分析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关联,通过不同知识的迁移,印证,互补,获得启发,甚至生成新的思想或者发现。

5.向未知的无限逼近

修炼思维,成为真正的利器

既要简化外部输入的信息,也要简化我们表达出来的信息,为思维腾出更多的使用空间。

基于深入了解的简洁,不是乏味,而是意味着更加丰富的内涵。

为了思维更好的发散,获得更多的灵感,一是要关掉大脑里评价的声音,二是要适当地引入混乱与随机。

思维依赖于工作记忆,通过将思维外显为图像,给予思维更多的探索空间,也能进一步推动思考的进行。

现实中的问题,总是牵扯太多的因素,借助矩阵,清单等工具,可以完善思考的周密程度。

6.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才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并且可以通过努力变得更优秀

努力不是一味地用力,而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的活动,可以不断地学习和优化

在个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首先要集中资源,投入发展自己的一项优势才能

把时间主要投放在一个领域里,以尽量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培养出非常高的才能

用相对少量的时间广泛涉猎,以捕捉和发展未曾预料的资源和机会,实现个人才能的最大化。

不断为自己设计有难度的“非标准动作”,在挑战中获得才能的提升与飞跃

7.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唯一的

做一个主动的探索者,敢于突破种种局限,不断试错,形成自己的优势甚至是独特的知识资产

不断在理想化的情境下去思考问题,而且要磨炼把理论融汇于现实、考量现实复杂情形的本事

在理论与现实的充分联结中,一步步的构建自己独特的知识和经验体系,逐渐打磨出属于你个人独一无二的智识。

根据自己的内心需要,而不是外界的认同,做出独立的选择,甚至去做一些酷的事情

如果你找到了一条别人都还没有走过的路,只要把这条路走完你就赢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