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3我眼中的王勃

2018-06-13  本文已影响0人  赵伟_9ff5

滕王阁序这个作品从上高中的时候接触,当时为了应付考试,只记得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对仗工整,平仄和谐,画面感极强。转眼毕业来到北京,邻居家的小姑娘新版的语文书也有这片文章,于是重新温习了一遍,一时兴起,想背诵全篇,只记得前几句,最后不了了之。直到现在,又过去10年了,这幅作品一直保存在我的网盘里,就像一个孩子珍贵的玩具。

仔细想为什么会喜欢这个作品呢?应该有三点:

一,我骨子里是喜欢中国古典文学的,我能感受那种文学给心灵的滋养,虽然我还是个俗人,内心里还是向往花前月下,吟诗作对,对酒当歌,对着月亮诉说衷肠,那是多么浪漫的事情啊。文学的美给自己的灵魂的升华是最纯粹的。

二,王勃很有才华,当时流行骈体文,虽然韩愈不擅长,古代的王勃、李商隐等都是这类文体的高手,在严格的规则内,给诗句和文章予以丰富的典故和自己的思想,滕王阁序,从前到后,没有一句是不对仗的,并且没有一句是废话。周围高朋满座,临时起意,直接作文,恐怕古代的大家(比如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人)也没有几人能做到如此高品质的作品,此为文不加点吧。

三,王勃的家乡的山西运城,是我妻子的老乡,同样是姓王,说不定会有丝丝缕缕的血缘关系。说不定,我和王勃先生家族的后代共结连理!这就是我们之间的缘分吧。

为此,我一定要把这篇文章熟读,背诵下来!

在公元668年,唐朝经过58年历任四代皇帝的战争,终于和新罗国联手把高句丽这个国家灭掉了。对于唐朝来说,这是关系国际民生的大事,是值得庆贺的日子,应该在历史的浪潮中有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当年,也发生了一件小事,王勃的朋友姓杜,这个老杜要去四川上任,两个好友作别,把酒言欢后王勃赋诗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但是后来的人,在这个时间,恰恰只把这首诗记住了。却不记得有这样一场艰苦卓绝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战争!

是的,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所在。虽然过去1000多年了,读起王勃的诗还朗朗上口,他永远会留在人类历史光辉的史册里面!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虽然他在这个世界上只停留了27年,多么短暂的光阴!作为初唐四杰的首位,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值得仔细品读。同样,在他身上我能学到些什么呢?

1.王勃6岁就能作诗,15岁已入仕,见过皇上,皇亲国戚等贵族,后来也被流放到荒郊野地,人生经历大起大落。他特立独行,不趋炎附势,他天真烂漫,处理不好人际复杂的关系;他只做自己,不违背内心。我现在安于现状,为了那么一点点工资,养家糊口,朝九晚五地或者。虽然30多岁,哪有王勃人生那么精彩?是的,平凡的人平常的生活也是幸福的,但人也要有追求,做特例独行的自己,做优秀的自己,积累各方面知识,在自己的下半生要活的精彩!

2.有输入才有好的输出,王勃的优势是有好的家庭环境,他的祖父是知名的老师,培养国家栋梁之才。但十几岁就能名扬天下,肯定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经历寒霜酷暑的磨砺,饱读诗书(当时的社会可读的书有限,知识面不广),王勃在前人的学术基础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产出高品质的文章。现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整理出一个系统的学习体系,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精炼积累的知识库,在有限的时间内,给自己一个质的提升。需要做到:坚持写作、作息规律、断舍离(利用好碎片化时间,不浪费时间)、运动健身。为了自己,也为自己的孩子今后的学习环境。

3.王勃的仕途的不顺利主要是因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不够老道。不能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每天都需要和周围的人交流。从书本中学习知识,这只不过是学习的一部分,通过社交、教别人东西、反思自身、良好的实践能力等都可以学习到知识。因此,要做一个高情商的人。苏轼、苏辙两兄弟被贬,是因为同样和变法派有对立的政治理念,苏轼颠沛流离、被贬谪的越来越偏、越来越凄凉,而他的亲兄弟苏辙做过宰相,官位比哥哥高,贬谪的地方就在洛阳附近,生活条件并没有杭州、黄州、惠州、儋州等地这么艰苦。这和两兄弟为人处世的方法有很大的关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再一次向古代先贤王勃致敬! 打算今年年底到您的故乡瞻仰,是何等的山水能养育出此等奇才!

赵伟 2018.06.13 与北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