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性格没什么不好
“内向的性格,让我有了一个先天的特质:沉得住气,能够一步一步想办法把事情理清楚;内向的性格,让我有了一个后天的优势:喜欢反思,能够持续检讨自己的不足和问题。”
01
—
我记得小时候,我身边的不少人都曾说过我,说我是个性格内向的人。
虽然我当时也搞不清“内向”是个什么东西,反正我是不太爱与人说话,而是比较喜欢一个人独自静静地看书和想事情。
特别是那种与“猜谜、推理”相关的东西,我能细细地一个人琢磨上几天。
后来在实习期间,我无意中从实习单位那里得知,虽然相较于同期一起实习的其他学生,没有他们那么“活跃“。
但我有个很好的特质,就是沉得住气,能够一步一步想办法把事情理清楚。
正是这种性格,使我在工作生活中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遇到重大问题时,能理智战胜情绪,是动脑而不是动心。
02
—
除了上面提到的沉得住气外,我发现我的这种“内向”性格还有另外一种优势:
就是我会经常向内求,并且一直鼓励自己、充实自己,追求的是自我成长。
比如,我觉得只有保持真诚,才能让我做到大大方方地向别人请教,真心实意地向别人学习。
否则在成长这条路上,总是会有人来“监督”我,那么自己的信用就会受到质疑。
又比如,看到身边的人健康状况,让我体会到只有学会休息、松驰有度,才能让自己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否则健康没了、身体垮了,那么所有的努力和积累都将成为无用功。
还比如,我也一直强调只有懂得放弃、让自己做“少而正确”的事,才能让自己保持长期专注。
否则既要、又要、还要,老是绷紧着个神经,自己的精力必定会出问题。
03
—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现在突然明白了:
正是因为我这种”内向“的性格,让我培养出了一种”理性内观“的思维方式:
眼睛虽然盯着外部,但思维却是向内的,喜欢反思,检讨自己的不足,找自己的问题,并且想办法弥补差距。
比如我觉得,我身上的“紧迫感”和“焦虑感”,都与“缺乏目标感”有关。
我根本不能清晰地表达出“我的职业发展是什么”,“我需要什么新技能”,“我的投资目标是什么”,就更不要说“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了。
不确定自己想要什么,那就很有可能什么都想要:
我会把“自加压力、迎难而上”当成一句励志口号;我会把无关的事情当做重要的事情去对待;我会想方设法给自己列清单、排日程,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
而目标感是什么呢?
是定义边界,是进行取舍,找出什么事根本不必做;是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是有目的地做事,有选择地见人。
对,就是面对人生让自己做减法!
所以,我希望排除掉那些无谓的紧迫感,卸下压力包袱,轻装上阵,让自己聚焦于目标,这才会豁然开朗。
04
—
最后,总结一下:
内向的性格,让我有了一个先天的特质:沉得住气,能够一步一步想办法把事情理清楚。
内向的性格,让我有了一个后天的优势:喜欢反思,能够持续检讨自己的不足和问题。
正是这种”理性内观“的理念,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我开始关注并深入思考每天工作生活中的各种触动我内心的事物。
不论是醍醐灌顶的感悟,或是刻骨铭心的体会,还是充满疑虑的困惑,只要它在我心头燃起,我都会第一时间直面自己,并努力以理智的方式去处理这些事物
也正是这种“理性内观”的能力,让我放下了焦虑,让我获得了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