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新华书店
看新闻里说,第一家在延安清凉山万佛洞最底层的一间石窟中诞生的新华书店今年80岁了。
而我的家乡宜昌,那家见证了宜昌40年风风雨雨的新华书店却要拆迁了,打出这几个字的时刻觉得自己的童年也随着它化为废墟了。
再见,新华书店在那个文学昌盛的年代,每座城市最繁华的地段都有一家新华书店,它似乎成了一个城市的地标。宜昌在还没有万达,我们都管CBD叫夷陵广场的时候,在转角的地方就有一家全市最大的新华书店。它矗立于鳞次栉比的各色商铺之中,格外耀眼。
小学二年级开始学认字,老师说要买《新华字典》,于是父亲第一次带我走进了新华书店,给我买了人生中第一本属于自己的书—《新华字典》。小小的我,站在高高的书架下,抬头望着那高不可攀的一本本厚厚的书籍,我想也许从那一刻起,我就学会了爱,是的,我爱上了书。
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出去,我就常常被寄放在新华书店里,他们从来也不会担心,因为我一旦开始看书就不会到处乱走。高中以前朋友约着都说“新华书店”门口见,然后两个小脑袋凑在一起看郭敬明、落落、杨红樱、饶雪漫等作家的书或者《简爱》、《爱的教育》、《红楼梦》等文学书。
那时候书店就是书店,文具店就是文具店,咖啡店就是咖啡店,不像现在咖啡店里为了装文艺常常放了许多书,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看进去了,网红,模特总喜欢拿一本书拍照显示自己多有文化,殊不知这是对文学的亵渎。
那时候人们去餐馆就是去好好吃饭,去公园就是去好好玩,去上班就是去好好工作,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附属品。
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书本就是最早VR。不用担心漏掉了电话,没有回微信,在新华书店的一下午,可以坐在一块平凡无奇的地砖上安安静静的看完一本《图说天下》。于是你好像去过了金字塔,身临其境非洲大草原,走过凯旋门,登上长城,感受了末代皇后婉容的悲凉和无奈,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穿过战乱时代去到未来的科幻时空。
那时候在书店抱一本书,一呆就是一下午,时间“嗖”一下就过去了,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文创用品、令人新奇的摆设装置吸引你浪费时间。国有书店那种落伍的陈列,勾不起什么额外的消费念头,却意外的保持了书的主体地位。
再见,新华书店可是那质朴的红底白字的书店招牌,一点点的从中心城区缩减,到搬迁,最后消失灭亡。我不知道这种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是好是坏,可我这么一个固执的姑娘,在如今这么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依然喜欢看纸质书,喜欢闻着书纸特有的味道和油印的气味,喜抚摸每一页书的纹路,就像摸着爱人的肌肤纹理一样,会让我面红耳赤,小鹿乱撞。
再见,新华书店曾经大街小巷的报刊亭销声匿迹,书店也渐渐缩减,是啊,现在都是网上购书,看电子书,谁还来书店看书啊,现在的生活,什么都讲究方便,讲究快,连爱情也可以强加附属品成为一种快节奏的消费品。时代进步了,思想却退化了,我们都爱的浅尝辄止。
从前的生活很慢,一辆马车,一封信,等一个人。与其说我怀念新华书店,倒不如说我怀念那个单一的年代。怀念那不会被过多打扰的专注时光,怀念奔赴书店就激动不已的心情,怀念老一辈牵牵手就脸红心跳的情结。
再见,新华书店以前觉得新华书店那么大,走也走不完,里面的书那么多,看也看不完,在里面兜兜转转穿梭于每个展柜间,抚摸每一本书,有时还会期待能不能遇见一个什么人。在我年少时的日子里,书店就是精神寄托。但就像很多事和人一样,书店和从前都回不去,我们泪流满面,步步回头,却只能往前走。
再见,天很蓝的宜昌。
再见,我的幼稚园。
再见,新华书店。
再见,新华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