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麦,长效治理盐碱地、拥有持久经济效益的的神奇农作物!

2018-07-31  本文已影响28人  三江沃土藜麦

这是一篇“硬核科普”,不感兴趣的同学请及时退出,以免遭受文字暴击!

今天我们聊聊盐碱地!

盐碱地在全球分布广泛,从美洲、欧洲、亚洲到澳洲,到处都有大量含盐、干燥、板结、荒芜的盐碱地。

中国是盐碱地大国,盐碱地面积约一亿公顷,位居全球第三。中国盐碱地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地区,主要在内陆盆地、山间洼地和平坦排水不畅的平原区。

盐碱地的形成,是自然与人为双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地大量存在。

但是,盐碱地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其改良与利用已经成为确保我国耕地“红线”不被突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盐碱地改良的主要措施有化学改良、水利改良、生物改良等方法。

◆化学改良原理是通过酸碱中和,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抑制盐渍化的发生,但若使用不当,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且施用改良剂后需要大量的水冲洗,应用起来较困难,且经济成本昂贵。

◆水利改良指的是引水洗盐,高灌低排。用淡水将含盐过高的土质内盐分洗出,降低种植土的含盐量,从而实现盐土淡化。这种方法成效快,但工程量大,成本较高,不具有长久性,而且受水资源的限制,不易推广。

◆生物改良是种植一些耐盐碱的植物或者农作物,在利用植物降低水分蒸发的同时通过植物回收盐碱地土壤中的盐分。同物理、化学改良措施而言,生物措施成本低,环保有效,同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

柴达木盆地

中国地势最高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属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柴达木”为蒙古语,意为“盐泽”。柴达木盆地可以说是盐的世界,盆地内共有大小盐湖20余个,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茶卡盐湖和察尔汗盐湖,盐矿资源丰富。

茶卡盐湖

中国的“天空之境”

柴达木主要土类为盐化荒漠土和石膏荒漠土,草甸土、沼泽土一般均有盐渍化现象。由于盐渍化影响,柴达木盆地的植被稀疏、种类单一,农作物种类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说,在柴达木盆地,有没有一种耐盐碱的盐生作物,既能长效治理盐碱地,又能产生持久的经济效益呢?

答案其实已经摆在眼前了

那就是藜麦!

三江沃土藜麦

大美青海·多彩乌兰

三江沃土藜麦种植基地为什么要选择在中国四大盆地中地势最高的柴达木盆地,这不是没有道理的,第一,地势够高,符合藜麦高寒高海拔的生长特性;第二,藜麦本身属于优秀的盐生经济作物,对于盐碱地的生物改良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为一种小宗作物,藜麦对不同的农业生态区有良好的适应性,它可以在营养缺乏的边际土地生长,可适应从酸到碱的不同PH范围,还可以耐受土壤贫瘠,对于恶劣霜冻、长期干旱、盐碱及较强的太阳辐射等均有一定的耐受性。

藜麦是如何耐盐碱的?

土壤盐度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土壤水势较低导致的渗透效应,俗称“烧苗”。但是藜麦对此却有自己的一套渗透压调节机制,可以抵消盐的不利渗透作用。

(上图所示:与非盐条件下生长的藜麦相比,在盐耐受阈内,藜麦的鲜重有显著增加)

藜麦可以通过其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协调控制,来缓解细胞高渗压和离子失衡。为耐受渗透胁迫,藜麦会将气孔关闭来限制蒸腾失水,严重缺水时,藜麦的茎、根会纤维化,等到水分充足时则会恢复其生理活性。

大多数作物在盐度增大的条件下会导致光合作用降低,而藜麦这种盐生植物在盐度升高的情况下光合作用会增大。

三江沃土藜麦针对柴达木盆地的地理特性培育出的“青藜1号”品种,就是具备以上特性的优秀藜麦品种,此品种可以在青海省海拔2700-3200米的柴达木盆地罐区种植。

再者,目前三江沃土藜麦采用有机种植,在藜麦生长过程中施用有机肥,此举对盐碱地同样有改良作用。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腐殖质,能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并可和碳酸钠作用形成腐殖酸钠,降低土壤碱性。腐殖酸钠还能刺激作物生长,增强抗盐能力。腐殖质可以促进团粒结构形成,从而使孔度增加,透水性增强,有利于盐分淋洗,抑制返盐。

现在看来,藜麦和柴达木盆地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柴达木盆地适当的盐碱特性和高海拔为藜麦的优质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而藜麦又为盐碱地的长效改良和衍生经济效益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江沃土藜麦在柴达木盆地的成功种植,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样为中国近一亿公顷盐碱地的改良提供了一个良好参考!目前三江沃土藜麦在海西州的种植面积已达2.3万亩,相信未来,这个数字仍会增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