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华历年·历史人物专栏情与美好文欣赏反暴力专题

刘兰芝的悲剧成因之管见||再读《孔雀东南飞》有感

2022-04-10  本文已影响0人  布衣向儒

《孔雀东南飞》最早被收录在《乐府诗集》,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巅峰之作。

初次接触这首诗还要远于读高中课文时,还在我读初中时的一个暑假,有一天去一中办点事,有一个教室当时正在暑期补课,因为窗户是打开的原因,老师洪亮的讲课声传入耳中。

那是一节语文课,老师当时正讲解焦仲卿与刘兰芝缠绵悱恻凄婉悲壮的爱情故事,我不由得驻足聆听,并走近窗台,站着听完整节课。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诗中叙述的爱情故事引人入胜,诗的韵律节奏明快,朗朗上口,这是本诗给我留下的最初印象。

等到升入高中再次学习,我对诗中主人公的爱情婚姻,坎坷遭遇和命运多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二人以死抗争,追求爱情与幸福生活的勇敢决绝,双双赴死油生敬意。

三十年后的今天,重温这首乐府诗歌,亲切之外又产生不一样的感怀,刘兰芝无疑是那个时代一段爱情婚姻的牺牲品,那么导致这场悲剧的产生,压垮刘兰芝的稻草是什么呢?耐人寻味,值得深思。

我认为,逼死刘兰芝的无外乎以下三股势力:

第一股势力来自于以焦母和刘氏家兄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制

故事开首借兰芝对夫君的“抱怨”,给我们展示了一位心灵手巧,兰心蕙质,恪守妇道,勤劳贤惠,低眉顺眼,忍气吞声的小媳妇形象。与夫君聚少离多的苦闷,每天起早贪黑地操劳,依然是得不到婆婆大人的认可,“三日断五匹”的速度还嫌慢。不是干活慢,而是你家的媳妇太难当了,是故意刁难,实在不堪忍受。既然看我不顺眼,留下也没啥意义,不如跟你母亲说吧,一纸休书送我回娘家算了。

显然,婆媳关系不和是矛盾冲突的开始,而矛盾的产生不赖媳妇,是婆婆始终看媳妇不爽,表现得再好也白搭。

正因为看穿了这一点,刘兰芝才不得不在心爱的夫君面前抱怨几句,且表明心志:放我走吧。

然而,在那个奉行“三纲五常”的男权时代,婆家不待见,一个弱女子除了回娘家又能去哪里呢?兰芝心知肚明,娘家还有一个长兄为父,脾气暴躁的家兄,兰芝隐约看到前途的灰暗,那将是他的宿命。

回到娘家。局促不安的兰芝羞见家人,却不得不面对,母亲的一番数落自不在话下,纵使相对泪千行,更与何人说?

随后的县令与太守相继托媒上门提亲,从侧面反映了兰芝姑娘的优秀,只是缘于婆婆的刁蛮无理,入不得其法眼而已。

然而,兰芝与夫君有海誓山盟之约,断不能从,她对未来满怀期待,心心念念夫君早日接她回家。

两次拒绝提亲,惹恼了刘家的当家人,兰芝的家兄。责备她做事欠考虑,脑子坏掉了!太守家的荣华富贵,岂是一个区区小吏可比的?他口口声声要接你回去,人在哪儿呢?如此美满姻缘你不答应,你要去哪里?潜台词是:你要赖在我家多久?

如果说焦母是始作俑者,把媳妇赶出家门,那兰芝的家兄逼她改嫁,就是逼死妹妹的帮凶。

一方面她不愿意违背誓言,背叛爱情,辜负爱人,另一方面又无法违拗家兄意志,违拗的后果就是无家可归。除了权且答应,她别无选择。

第二股势力来自官府仗势欺人

刘兰芝被休回娘家,表面上她是自由的,可以重新选择自己的生活,但生活在那个时代,又有几个女性能自由选择想要的生活呢?

如前所述,兰芝姑娘是优秀的,那么就不乏追求者,焦母有眼无珠不懂欣赏,更不知道珍惜,不代表别人看不到兰芝的优秀,于是乎县令为其子提亲,太守也来凑热闹,官位一个比一个高,反衬出兰芝的美貌与才情为时人所追捧,应该说是好事呀!

接受了是好事,拒绝了那就难说了,不识抬举就等着穿小鞋吧,自古民不与官斗,果然太守的高门大户压死了刘家的当家人,刘姑娘不答应没关系,其家兄答应就行。

试问在这样的高压之下,刘兰芝还有的选吗?

第三股势力,夫权的影响力

焦仲卿迫于母亲的压力而被动放弃了刘兰芝,说他是大孝子可以,说他是妈宝男也可以,其性格与社会地位决定了他的优柔寡断。在家中母亲是强势的,他是懦弱的,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不允许他忤逆高堂。在官府,他就是个小府吏,人微言轻,社会地位决定了他谨小慎微的行事风格。正如诗中所言,他自己也承认是“薄禄相”。

但他也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他深爱自己的女人,却又没能力给到她幸福,没能力保护她不受委屈。在强势的母亲和柔弱的妻子之间,他不得不违心执行母亲的意志。无奈之下采取怀柔对策,就是两头哄,一方面稳住母亲,另一方面安抚妻子,幻想某一天能说服母亲让刘兰芝回家,胜算有多大,他自己心里都没谱。

兰芝曾经告诫他,娘家兄脾气暴躁,已经说得很明白,自己回到娘家也没好日子过,焦仲卿又不傻,怎么会不知道?可知道又如何?两人只能相互鼓励,抱团取暖,誓不负卿。

事实上,这个时候的海誓山盟已经显得很勉强了,因为他们对各自的处境再清楚不过,无异于以卵击石,不如说是心存幻想聊以自慰罢了。

因此,在焦仲卿得知刘兰芝要嫁给太守的儿子时,快马加鞭赶来质问兰芝,我没负你,现在是你经不起荣华富贵的诱惑,你变心了,还酸溜溜地祝福兰芝过好日子,他一死了之。

我们的男一号性格懦弱,缺乏果干与执行力,你早干嘛去了?

在家惹不起老母,单位更不敢得罪上司,他所能做的,就是一再妥协忍让,一再让心爱的女人受苦却无能为力。满腹的怨气无处释放,唯有迁怒与行将失去的女人。

兰芝据实以告在家中所受的压力与煎熬,是夫君你无法想象的,不答应这门亲事,你又有什么好办法呢?

对焦仲卿的到来本来是抱有一线希望,盼来的却是情郎的猜忌与嘲讽,她万念俱灰,大家同是被逼无奈,你何出此言?不如黄泉相见,请记住今天的誓言。

刘兰芝无疑是深爱自己丈夫的,作为一个旧式女性,从一而终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

万念俱灰,看不到希望,还被情人误解,这应该是压倒刘兰芝的最后一根稻草,唯有赴死,以明心志。

随着刘兰芝的投水自尽,焦仲卿也生无可恋,“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生不能同床死同穴,焦仲卿以最后一挂,做了一回真正的男人,不禁令人唏嘘,扼腕叹息:你死都不怕,怎的就不能给自己,给爱人一条生路呢?


(以下为全诗内容截图)

文档截图 文档截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