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百年》读书笔记之八

2018-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草原大哥

      《管理百年》第八章的主题是:戳穿管理的泡沫(1971~1980)。在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显得很健康,管理实现了巨大的飞跃,成了人们普遍接受的职业。现代企业出现臃肿的怪物,在协同概念的鼓吹下,公司架设起错综复杂的层级结构,人们无可奈何。空气充斥着自满的味道,只有极少数思想家勇于戳穿这些泡沫。

        (一)斗士之一:托夫勒

        阿尔文.托夫勒是最激进的怀疑论者,是未来学家,因1970年出版《未来的冲击》而成名。书中指出,企业自身会反复重组,预言企业会精简层级,采用“特别小组"的形式。他在华盛顿度过的岁月中得出结论:政治体制无可救药的过时了。他认为不断加剧的变化和不确定性是未来的特征,未来的冲击就是类似于文华冲击的概念,在未来冲击下,你停留原地,但你自己所属的文化变革极度迅速,使你产生了如同置身另一种文化之中的迷惑感。托夫勒没有被这一时代表现的过度自信所蒙蔽。他思考的出发点是事情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他和寻常人的第二个关键区别是,他对技术潜力有着异常敏锐的认识,他设想的未来受技术和知识所推动。

        (二)斗士之二:明茨伯格

        加拿大人亨利.明茨伯格是第二位斗士,他通过挑战正统学说奠定了自己的事业基础。他认为管理者的工作特点是:1)以毫不松懈的步伐完成大量工作;2)从事的活动具有多样化、短暂性和琐碎化为特点;3)优先处理当前的、具体的和非常规的事务;4)倾向于口头沟通而非书面交流;5)在内外联系网络中活动;6)受到重重的制约,但仍能对工作实现一定程度的控制。基于这些观察,他确定了管理者的"工作角色":人际关系角色(名义领袖,领导者,联络官,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角色(创业者,故障排除者,资源调配者,谈判者)。明茨伯格的研究朝管理的软肋狠狠的击记了一重拳。迫使管理者思考:敢问路在何方?

        (三)美国管理者汤姆.彼得斯与欧洲灵感

      在众多探寻出路者中,麦肯锡公司年轻的咨询顾问汤姆.彼得斯推岀了三项实践,试图揭示战略、结构和有效管理之间的关系。他在欧洲寻访中找到灵感。他参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正在进行的工作组织实验让汤姆着迷一一这场运动尝试为工作寻找新的组织方式,激发人的才能,让组织变得更加人性化,效率更高。另外,以1948到1965年英国冰川金属公司在工业民主方面进行长期实验意义最为重要。改革重点是赋予工人责任,让他们了解团队工作动态。

        (四)英国杰出管理思想家雷格.瑞文斯提出的管理理论:员工团队成功的终极力量不在于团队里单个成员的才华,而在于集体能力的相互交流。他直面问题,并讨论分享,创造了行动学习理论。

        (五)贝尔宾团队绩效研究

      贝尔宾致力于团队绩效研究,提出了构成理想团队九种典型职能。对尖子,协调者,塑造者,团队成员,完成者,执行者,资源调查者,专家,监测者和评估者的职能区划作了明确界定,以保障职责明确,分工协作。

      管理上没有最终的答案,只有永恒的追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