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北游03:京口瓜洲一水间——古人如何知北游
此刻,车在黑暗中停泊于镇江。
每一片土地都会讲述故事,唠唠叨旫,无休无止。
我们经过的上海、苏州都是盛产故事的地方,即将抵达的南京故事更多——而此刻停泊的镇江,你可曾听说过它?
也许你在《白蛇传》的故事里,听说过一个可恶的人——镇江金山寺的法海,是他拆散了白蛇娘娘和许仙的因缘。法海是确有其人的,不过是一个得道高僧,从来没有做过拆散人家因缘的事。
其实,我们的小学课文里,你就遇到过与它有关的故事。我们来读一首小诗,讲宋朝时候有个人要离开南京,到北方首都汴梁去做官——官北游。
他会走哪条路线?他走过的道路,今天是不是还有人依然在行走?
泊船瓜洲手机高德地图,注意京口、瓜洲等地名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们是用现代的铁龙,轰隆隆地从大地上辗过,而遥远的古代,北方的旅客们是一辆马车或者牛车,南方及中原的旅客们则是一叶扁舟,在宁静的大地上慢悠悠地漂泊。
在《泊船瓜洲》里,王安石是从南京(钟山)出发,沿长江东下,到京口(镇江),转而北上,进入一条叫“大运河”的人工河流,再过淮水和黄河,直到自己的目的地:汴州(今天的开封)。
当他泊船江北的瓜洲,站在船上,回首长江南岸绿意盎然的故乡,不舍之情油然而生:
春风又绿江南岸——家乡所有的美好,用一个“绿”字,深情又含蓄地表达。
明月何时照我还——人生的不确定性,前途的希望与风险,在一个“还”字里,委婉地倾诉。
但我们不能用今天的大运河,去推测王安石的行程。也许宋朝时的运河,更接近隋唐时候的大运河——也就是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接通)的那条运河。
最古老的运河,是扬州地区的邗沟,这也是古代一个小国邗国的所在地,后来被吴国并吞。邗国人以国为姓,这就是干姓的来历。
隋唐大运河通过“通济渠”,南方的粮食就得以源源不断地运到黄河,再通过洛水,到东京洛阳,通过渭水,到首都长安(西安)。
通过“永济渠”,军队和粮草就能够运到东北方向,直抵当时的涿州,今天的北京附近。那背后,有守着燕山和长城的士兵。
明清到今天的大运河明朝建都在南京,但是朱元璋和大臣们深知,国家的敌人远在北方,在没有电话的过去,遥远的距离意味着指挥失灵,所以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十九年(1421)正式迁都北京——其目的,就是为了防御来自北方的游牧部落的入侵危险。
但当时南方的经济已经比中原和北方更为发达,农耕文明的军队要胜过北方游牧部落,靠的就是科技实力和后勤保障。所以一条从南方直通北方的水道就是必不可少的。
北京和南京,这一对名字其实来自明朝,只有在明朝时候,它们才一个是北方的首都,一个是南方的首都。
运河开凿后,运的不只是粮草和商品,不只是士兵和旅人,也有诗人和音乐。
无论是知北游,还是像大鹏一样向南方作逍遥游,古人们乘坐的,既不是隆隆的火车,也不是天上的飞机,甚至也不是“停车坐爱枫林晚”的马车,而是舟船。
一条大运河,贯通了南方的长江,北方的黄河,和中间的淮河。
而长河与黄河则贯通了中国大地的东部和西部。李白年轻的时候,就是乘舟从故乡四川出发,沿长江而下,直到南京。
杭甬大运河南京不是长江的终点,也不是运河的终点。
甚至许多人认为的大运河南方的终点是杭州,这也是一个并不正确的答案。
因为越过钱塘江,大运河继续绵延,过绍兴,过上虞,过余姚,过宁波,到镇海——在那里,东方的丝绸和瓷器,向着整个世界散布。
而早在唐朝,李白们就通过钱塘江的中游富春江,上游新安江、兰溪,通过杭甬运河,寻找着南方迷人的风景,最终用他们的诗歌,留下了一条“唐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