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读书读后的触动

《虚无的十字架》—人终究无法做出完美的审判

2017-01-28  本文已影响0人  L_甜伟

       从大四的寒假回家那天开始读,到前几天的读完后,感觉这本书似懂非懂,有那么点感触确无法说起。

        “要求杀人凶手自我惩戒,根本是虚无的十字架。然而,即使是这种虚无的十字架,也必须让凶手在监狱背负着”整个故事都是以井口纱织和仁科史的故事为导火索,从而展开了一系列的犯罪杀人案件。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来讲述了几个看似没有任何关联的悲剧杀人案,开始是顺从大众的观点,告诉我们罪犯杀人偿命,就必须在监狱中服刑或处死。然而所有的故事发展却是罪犯有隐情从而没有得到最严厉的处罚,这引起了遗族(读者)对法律的抱怨。作者从原告和被告这两个的角度展开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

        中原-是一个受害者,也是主人公。中原先由受害者再度转变为旁观者的身份展开了这一故事的线路。当他的女儿死后,被告已经得到了应有的处罚,他们夫妻也就完成了他女儿的报仇,虽然审判结局很好,但是这也不能解开夫妻内心深处的伤害。短时间内可以让受害人家属平复内心深处,但从长远看,全一点也没有被改变。同时也就让人感觉虽然罪犯背叛死刑但也是白搭,对于夫妻的影响完全没有。最后他们还是离婚。“死刑很无力”所以这法律审判的十字架同样也是虚无的。

      “无论凶手如何反省,多么后悔,死去的生命都无法复活”。对,从凶手的角度来说,从后悔到报有一线生机,再到毫无信念。这是生命轨迹的改变,死去的生命是最没有价值的。当然这也得分两类,如同井口纱织和仁科史一样。一类是犯下错后深深忏悔觉得自己是罪人但却又用了更加错误的偷窃方式来“惩戒”自己,另一类就像仁科史一样,用自己所有的力量去拯救新生宝宝,尽力弥补当年的错误。当然可以看出第二种是好的,只有自己内心行为的改变才可以活出另一种价值。第一类的纱织盗窃屡教不改,进入多次监狱也是虚无的,她的整个人生更是在虚无的度过。作者也是想通过这两个的对比来证实“虚无的十字架”。“把杀人凶手绑在这种虚无的十字架上,到底有什么意义?”从而引发人们对法律审判的思考。“死刑很无力”法律审判不应该是冰冷的规则,得去从罪犯的内心深处来改变他改邪归正,但如何从内心深处改变却没有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尺。所以—人 终究无法做出完美的审判。

         故事结局中的井口纱织和仁科史的罪行并没有被审判,因为没有找到确凿证据。是真的找不到吗,或许是上帝已经原谅了他们,因为他们的内心深处早已改邪归正。

      《虚无的十字架》给我的另一个思维的感触是,再坚硬强悍的笼子也约束不住自己,除非那是自己愿意。就如同当自己的内心有正能量且坚定的信念,那不管外力有多么强大,我们终究都能够去战胜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