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全民便读就没有全民阅读
因为在写一篇反映深圳民营书店一直未能得到政府扶持的文章,我在网上收集资料,偶然看到一省级日报刊发的文章,顺便读了一下,文章说是要扶持实体书店,但读起来却感觉哭笑不得。
“一个与书店有关的古典场景是:读书人聚集在这里,坐拥书城、静静翻阅,享受书籍带来的幸福时光。近十年来,随着数字阅读浪潮来袭、网络书店勃兴,这道风景线正在消失。”这一段对现象的描述较为客观,但主要原因就不能苟同了。导致实体书店消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竟哪个是主要原因至今没有一个经过调查的客观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该文因为数字阅读的浪潮来袭和网上书店的崛起认为是时代在抛弃实体书店实际上是片面的。
虽然身边有朋友说家里开始读电子书了,一是这样的人并不是大多数,二这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结果。在我和某出版社合作中就发现一个现象,因为送出了免费的电子书,读者阅读后反而来购买纸质书。欧美也有数据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读者开始回归纸质书。因为网上书店是通过恶意低价从实体书店抢夺读者,这并非读者的主动行为,读者在购买转移的过程中甚至会流失一部分。实体书店减少,读者获取图书的渠道减少,读者购买纸质书不方便,不得不放弃阅读或者转读电子书。
“当然,社会选择并非完全是自发秩序,人为干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进程与结果。”这一段并不是说网上书店恶意低价销售改变了市场格局,而是说如果政府能扶持实体书店的话,实体书店尚有复苏的可能。其实这也是片面的。因为网上书店恶意低价改变市场格局不被改变的话,政府的扶持只能起到延缓实体书店的消亡作用。因此对实体书店而言,政府扶持就像一个失血的病人,在没有止住失血的情况下输血只是延缓生命。因此政府在扶持实体书店的情况下应该规范网上书店恶意销售、抢夺读者的行为。
“图书出版、印刷、销售等环节或多或少存在垄断现象,一个个中间环节下来,到了销售末端,价格虚高便不可避免,此乃实体书店之硬伤。理顺图书价格体制,让书价更接地气,有助于提升实体书店市场竞争力。”图书是定价商品,出版和印刷是生产环节,必不可少,当然有降低成本的可能。虽然存在销售的中间环节但实体书店绝无加价的空间。
我理解作者的意思是指实体书店的销售价格比网上书店的销售价格高,这个差价就是“虚高”的书价。我也认为如果图书可以打折销售的话就意味着这本书的定价虚高。但是网上书店恶意低价就不能说明价格虚高了。记得京东刚涉足图书市场时,刘强东曾经下令说卖图书不许挣钱,谁挣钱就开除谁。这不是恶意低价行为是什么行为?低进高出,赚取差价是商业的核心啊!
“实体书店要‘他救’,更要‘自救’,采取主动策略,适应时代变迁,寻求生存之道。”如果真是社会进步要淘汰实体书店,那就根本没有救的必要。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如果真是时代要求,实体书店成为“文化化石”又如何?问题是现在实体书店遇到的困境并不是时代发展造成的,出台扶持政策也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规范市场才是对实体书店最好的帮助,规范市场的同时再扶持实体书店升级转型更好。但如果暂时无法真正规范市场,先扶持实体书店也是必要的。
现在有的地方出台的扶持实体书店政策其实是自相矛盾的。比如说大书城和小书店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立的,大书城不过是形象好,面子工程而已。一座大书城对方便读者来说作用远不及多个小书店,但建投入巨资一座大书城又会因为对读者的“虹吸”作用而使一批小书店雪上加霜,这时候再来补贴小书店不就是笑话吗?但没有若干小书店,读者购书或者了解图书信息又不方便,离开便民阅读来谈全民阅读不就是南辕北辙吗?
这篇文章虽然已经是旧闻,但还是反映了一种对实体书店片面的认识,代表了一批人的想法。因此有必要剖析此文,让大家对实体书店的困境和扶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避免出现“用全民阅读的资金和全民阅读的政策破坏全民阅读活动”这一劳民伤财的弱智现象,让全民便读从而实现真正的全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