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痕迹

孩子放寒假了,你作好准备了吗?

2020-01-17  本文已影响0人  青莲红鱼

放寒假了,学生们各怀心情各回自家。然而对各位父母而言,可谓喜忧参半了。喜的是:家里热闹了,可以天天看见孩子了;忧的是:孩子天天在家,父母应该怎么管理?

其实,假期是孩子休息调整,养精蓄锐的时间,也是家长与孩子建立或强化良好亲子关系的时机。家长在陪伴与照顾孩子的同时,正好可以利用这个较长假期有所作为。只要监管得法,还能有效地避免孩子出现“假期心理综合征”。

那么,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一、关注孩子心理,促进身心健康

家长不但要注重孩子的外在身体上的安全,也要关注孩子的内在心理的变化。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有以下几点须注意:

1.情绪要稳定,忌急躁焦虑。家长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家长的焦虑只会使孩子更焦虑。家长情绪的稳定与平常心是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也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必要条件。

2.体谅孩子的辛苦,给孩子放松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理解、关心和疼爱。无论孩子成绩好坏,要理解孩子本性向好的心情,给予其逐步调整学习状态的时间。

3.尊重孩子的心理空间。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尤其青春期的初高中学生。因此,家长要让孩子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不擅入他们的房间,也不随意甚至强求闯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尊重孩子的心灵空间。

4.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孩孑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家长可适当降低期望值,并经常检查自己的情绪是否会给孩子带来焦虑、消极的负面影响。

5.及时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一方面适当要求督促,一方面合理赞赏嘉许。正面的肯定与鼓励,会让孩子对自己更有信心。

6.父母协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如果家长的观点不一致,会让孩子无所适从,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纷争不断,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7.多点信任,大胆让孩子放飞理想。在学业的整体规划方面,家长尽量做旁观者,或者做有智慧的建议人。孩子走哪条路?如何选择?如何取舍?家长可提出建议,与孩子协商;也可发表意见,供孩子参考。

8.有意识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顾问、也可化身孩子的盟友或战友,而不要做经理人,去安排孩子的一切,在爱的名义下实现操控孩子的目的。少些唠叨,学会聆听。提出建议而不插手干预,这样才能让亲子相处更轻松。

二、  注重亲子沟通,构建和谐家庭

假期是一个很适合和孩子亲近的时间。家长可抓住最佳“沟通期”,多做沟通。常听到父母抱怨:“孩子什么事也不愿和我们讲。”孩子却诉苦说:“父母不理解我们的需要,他们想说的话,就说个没完,而我说话时他们却心不在焉。”其实孩子也有许多事情和感受想跟父母说的,只是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彰响了正常及时的交流。那么,家长怎样才能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呢?

1.言语要切合实际,就事论事。父母与孩子交流时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不能跟着感觉走,随着性子来,只管自己过够嘴瘾,不管孩子能否承受,耍家长威风。比如,孩子一件事情没有做好,家长不是就事论事,而是这样说:“笨蛋!什么事都做不好!”“比猪还笨!说了一百次了,你怎么还是改不了?”这样夸大其辞,随意责骂,于事无补。

2.沟通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当孩子有了某种过错或不良行为时,家长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场合进行教育。孩子吃饭时、上学前、就寝前、熟睡中、与同伴一起玩或亲友在场时,都不宜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这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影响身心健康。

3.对孩子少些唠叨,多些聆听。爱唠叨是做母亲的常见病。可是许多家长并不承认自己唠叨:“我只是提醒他”,“我不过多嘱咐了他几句而已。”唠叨和提醒是有很大区别的。提醒是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的态度和语气,就当前事情进行强调;唠叨则是没完没了的抱怨指责,是以不耐烦的语气,以缺乏信任与尊重的态度一味嗔怪,是不停转移话题,由一件事情扯到其他事情,牵扯出一堆旧账慢慢数落。其后果是污染了家庭温馨祥和的气氛,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三、 直面“手机依赖”,防范上网成瘾

上网已成为年轻一代的生活必需,不少学生放假前就计划着如何度过自己的“网络假期”,家长对此却如临大敌。

那么,假期里怎样规范孩子上网和玩手机呢?

1.对孩子的网络生活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计划。加强对孩子上网动机的引导,让孩子明白哪些内容会对他们产生不利影响,怎样才能利用网络获得更多的有益信息。

2.指导孩子注意网络安全管控。比如:网络交友要谨慎,玩游戏要适可而止等。对于有网瘾的孩子,家长可以用别的活动安排来转移,如带孩子外出游玩、进行体育锻炼等。

3、利用假期作心理干预。如果孩子是手机依赖者,或上网成瘾,作为家长,应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干预通常有下面四种方式:

1.关爱式干预。对孩子上网不应一味地横加指责与禁止,而应该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给孩子以精神上的关心、理解与安慰。经常跟孩子讨论并参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满足孩子对爱与尊重的渴求,从而减少他们上网的欲望。

2.引导式干预。引导孩子在网上趋利避害,如果孩子上网是寻求健康或有益的内容,家长应该予以指导与支持;如果孩子上网时间过长,或者经常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家长应进行引导与制止。这种心理干预是很容易让青少年接受的,也不会诱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3.活动式干预。家长可帮孩子转移注意力。在假期多带孩子到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健康的公共场所活动;鼓励孩子参加他感兴趣的科普、文学、艺术等活动;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带孩子外出旅行等等,让孩子们在科学、艺术的海洋里寻找到乐趣。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现行教育对中小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严重滞后,有些青少年对性的问题既无知又好奇,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引导,就会把目光转向黄色网站。家长如能见机行事、见缝插针,对孩子进行正常的青春期性知识教育,就可以消除孩子对性的神秘感,缓解性苦闷,正确看待性意识萌动,不再去接触黄色网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