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俗
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贵州省为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市、贵阳市、六盘水市,其余各市、州、地均有散居,一小部分居住在越南。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以农业为主,布依族祖先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今天我们来到了兴义市十二屯之一的鲁屯,据说年轻人都说不完整这十二屯,只有老辈才有极少部分人能数得清。但不管是多少个屯,也不管是兴义的还是义龙新区的屯,我们只知道这儿曾经是文人骚客流放的南蛮之地,也是夜郎自大这个成语的发祥地,甚至是大旅行家徐霞客老先生魂牵梦绕的地方。今天我们有幸见证了两个屯的少数民族的婚礼,布依族的阿哥娶了苗族的阿妹,这个对于传统式的风俗礼仪道德这是一次破天荒的与时俱进。也许我们习惯了大城市的钢筋水泥,也习惯了车来车往的大街小巷,那何不如跟随我们的节奏一起见证这神圣的时刻。
清早我们驱车前往了鲁屯,这是一个具有文化历史的小镇,同其他屯相同之处在于他是调北征南的军屯和民屯的重地,不同之处在于鲁屯是百节牌坊的典范。至今保存有完好的清代中后期建成的石牌坊三座,它是鲁屯经济文化发展鼎盛时期的标志性建筑。来到了位于鲁屯的新郎阿哥家里,相邻们都在忙碌着,添柴煮水、杀猪宰鸡、淘米摘菜,如果不是知道是喜事一件,那在这个季节里我们一定会感觉到这是过年的氛围。在这里喜事就是过年的景,过年就是喜事的味,可想而知婚事无小事。
阿哥很热情,安排我们进了新屋,参观了他的婚房,新房里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大到四周的墙壁,小到床上的用品,布依族的传统文化在婚房里体现得很淋漓尽致,好似一幅布依文化图展。在新房的大厅里还在贴对联,在文字的含义上也只能表达喜事气氛,不可以用以往旧的对联。家人在这一天是很忙的,一般在吃完午饭后,大家都得忙着抓鸡、忙着准备自家酿的酒,忙着接亲的所有准备工作。吃完早饭,大家准备就绪,随着迎亲的车队,一路前往新娘苗族阿妹家。这一天对于阿哥家来说是准备的时间,但对于阿妹来说是正酒的日子,阿妹家提前做好设宴接待的准备工作,新郎走在了最前面带头喝了拦门酒,其他一同前来的人们为了挡酒,不得不豁出去,未登大门先被灌醉。一阵子的唱山歌斗酒,双方才纷纷作罢休战,此时新娘家在堂屋供奉先祖的地方做了献祭,八仙桌上摆放了新郎带来的祭品,新娘家也一同上了一些果品作为祭祖的供食。祭祖礼毕之后,新郎新娘磕完头,在亲朋好友的簇拥之下移步于堂屋之侧,阿妹家长辈陆续列席于八仙桌,一遍聊天一遍喝酒吃肉,有说有笑地吃着喜宴。堂屋的家宴开席了相邻们才可以吃长桌宴,设宴时间不限,人来入座,十人一席,做好了就开始上菜和上酒。这种办酒席的方式有别于汉族,人们不需要等别人吃完饭才可以上桌,只要饿了就可以吃,菜管够、饭管够、酒管够。
冬日里的白天是很短的,大家之所以吃完饭依然不愿意离开,围炉烤火只为等待一场情歌对唱。唱歌的不是明星,也不是帅哥靓女,而是曾经的歌王歌后,时间已过了多少春秋,可是唱山歌的习惯已经深入了骨髓。苗族长辈们没有用文本,没有用音乐伴奏,没有用舞台音响,歌词来源于生活,曲调来源于气息,全凭一张嘴,把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融入对唱里,在悠扬的山歌里,透着喜庆的氛围,让远道而来的亲朋亲眼一场古老的苗族演唱会。
唱歌、喝酒、吃肉成了少数民族节日的三部曲,曲罢酒已足。在夜里凌晨时分,迎亲的队伍和送亲的队伍安排妥当准备就绪,只待时辰已到前往新郎阿哥家。冬天的夜有一些慵懒,借着夜得黑、酒的醉意,车灯成了这一路最耀眼的风景。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到了新郎家,新郎家人和相邻也想迎接贵宾一样夹到欢迎。在灯光里,新郎的一身布依族服饰和新娘一身苗族服饰成了最大的看点,都说结婚是男女最美丽的时刻,这话不假,新婚燕尔的脸上都白里透红,两腮带着淡淡的笑,此时此刻人生无憾。
夜的宁静随着八音坐唱的歌词大意渐渐舒展开来,朦胧的睡意也被这划破天空的韵律而苏醒起来,八音坐唱被称为名族音乐的活化石,堪比云南丽江的纳西古乐。用传统的乐曲伴奏,用原生态的声调来表达内心的喜庆,用高唱低吟的音律来表达对新人的美满的祝福。我们也在悠扬的歌声中见证了苗族布依族通婚的婚庆礼仪,虽然时代在变迁,汉文化也同化了不少少数民族的文化,可是少数民族文化依然亘古于岁月的长河里,依然长空永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