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如何学习,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效果和更好成绩》
这本书一下午看了一半,今天拿来做速读联系。
预习
这本书作者亚当罗滨逊。总结了百位世界名校尖子生的学习方法,提炼出赛博学习法,用十二个问题贯穿学习到考试的全过程。读者对象为在校学生和自学者。据封底专家推荐,这家这本书可操作性很强。因此值得一读。
从目录看,全书分为五部分:
1.尖子生的学习态度。我理解态度是根本,有好的学习态度不一定能学好,但没有好的学习态度肯定学不好。
2.尖子生怎样学习。这张是本书的核心,介绍了赛博学习法所使用的十二个问题。
3.尖子生如何应对不同的科目。解释针对不同科目如何灵活调整赛博学习法,理解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技巧。
4.尖子生如何获得高分。讲述考试的技巧,写论文的技巧。
5.尖子生如何安排好一切。主要关于,管理时间,选择课程和老师,因为尖子生的十二个原则。
扫读
本书的重点应该是第二部分尖子生是怎样学习的,这也是赛博学习法的核心。这部分作为调度的主要内容。
其他都是讲述这种方法在不同学科的应用,比如地理数学语文等,对我作用不大,留待有时间再阅读。
跳读
赛博学习法简介
赛博学习法是一种动态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不是你的老师,也不是某些教科书的作者)会掌握控制权,成为你自己教育的领航员。
赛博学习法的第一步是对话,你会针对正在学习材料提出一系列具体问题,慢慢地,通过信息的整理和再整理,在新材料与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新的联系,你将真正理解材料。
问题一我阅读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目的必须清晰:比如写论文,准备期末考试等等。目的不一样,学习方法也不一样。目的还要具体,比如是什么类型的考试,周测(简答),还是期末(强调推理计算或者论述题)。总之就是你要带着问题阅读,信马由缰很容易疲惫。
问题二,关于这个话题我已经知道些什么
阅读之前,先检索一下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将学到的东西更好地补充到自己的体系中。这样做有以下好处:
进一步帮助提出问题;
明确自己的已知和未知;
为吸收新知识热身;
也是一次回顾复习预习的过程。
问题三,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首先要关注以下内容:
主要观点及主题,重要术语及概念,总体结构;
具体针对一本书,应该关注:序言及内容简介,作者生平,目录,各章总结;
再具体到一个章节应该关注:章节标题,章节开头结尾段落,小标题,表格图表图片示意图,章节总结,音节结尾提出的问题;
笔记要记录关键内容和感想;
阅读过程中,要经常回头看看你读过的内容,这样有助于理解新学习的知识。
问题四,作者接下来要说什么
这个和课堂听讲一样,不仅要紧跟老师的节奏还要能预见。
主动阅读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在你阅读的时候,你要不断预测作者接下来会讲些什么。
可能不是立即有答案,也可能作者在几页或几章之后才有回应。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你和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问题要伴随着整个阅读过程中。
一般来说,作者在论述的时候会有一些技巧供我们借鉴:
难题后面,跟着解决方案
定义后面跟着例子
一般原则后面跟着特殊原则
声明后面跟着理由
整体后面跟着局部
问题后面跟着答案
原因后面跟着影响
问题五,专业问题是什么
不同的学科问问题的方式和内容不一样,要学会像专家一样问问题。在一门学科课本中同样的问题,被经常提问,就可能是一个专业问题。比如如何判别,有什么特性,步骤有哪些等等。
认识一个新概念的常见问题(导读问题),有:
它的定义是什么?可以举一个关于它的例子吗?它有哪些不同类型?它跟什么有关系?可以拿它与什么作比较?
问题六,针对这些信息我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五是常规问题,问题六是针对特定的自己,所问的问题。
可以采用5W1H(WHO.WHEN WHAT.WHERE.WHY.HOW)。
按照下面的套路提问题也会是一个好问题:
除此之外还能怎么样(还能干什么,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谁说的(是个人观点还是经过验证,怎么证实)
假如(假如不这样会怎么样)
这让我想起(我曾经看到的类似现象,和这个有关系吗)
通过问问题可以加深理解。但还要记住,问题是应该得到解答的。自己问的问题自己找到答案,才能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针对一门学科,如果可以问100个问题,并做解答,你肯定是这方面的专家(知乎)。
问题七,这篇文章里哪些是重要信息
如同在课堂上,能够判断哪些是老师讲的重点一样,也要学会在阅读中挑选重点内容。
根据二八定律,帕累托原则和齐夫定律,我们重点关注的就是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20%那些重点部分。
不要因为你没有读完所有内容而感到内疚。
面对一本书,要懂得区分:你应当关注的信息,你应当列出的信息,你应当完全忽略的信息。
分辨重要信息的方法:
刚踏入一个学科领域,你面对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重要的。经过学习和积累,判断力也逐渐提升,也就可以慢慢进行取舍。
第二个可以推荐的方法是先通读一章或一节内容,再回头判断哪些是重要的部分。
第三有下列特征的信息一定重要:
回答专业问题和导读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和观点;
自己的想法问题,和感悟;
关键术语概念和观点。
速读时要不断变换速度,不是一味求快,遇到重要的内容,和自己不熟悉的内容,还是要放慢速度进行精读。
课堂上判断重点内容的技巧(这一段对我用处不大,但是觉得特别经典):
课堂开始和结束部分
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老师重复,重读,或强调的内容
注意老师的措辞
老师回应同学的提问或者评价
自己在课堂上的,想法感悟和问题
老师长时间停顿思考之后所说的内容,以及花很长时间解释的内容
老师在教科书之外补充的内容
框架性的内容
问题八,针对这些信息我是如何进行改述和总结
记读书笔记的技巧:
一是用自己的话记笔记,强迫自己,进行理解,凭记忆来记笔记。
二是用尽可能少的字数。思考越深入,理解,和记忆的内容就越多。笔记也就可以进行浓缩。
三笔记的结构要清晰。
课堂笔记的技巧:
观察每个老师的性格习惯,口头禅,从中发现要记的内容。
来不及思考的问题要做标记,比如q。
没听清的问题,要作标记。
问题九,我应该如何组织这些信息
做好笔记以后就要摆脱教科书,笔记就成为复习的主要工具。
组织就是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搞清楚信息概念之间的模式联系和关系。
可通过下面的问题进行组织:
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比较有多少种不同的方式,哪些内容是相似的,哪些是不同的,哪些之间是有关联的,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
问题九的关键在于试验,你所尝试的每一种不同的组织方式都向你展示了,同一个信息的不同方面,所以尽己所能去尝试,不断地试验和组织,能够让你真正理解材料,而且之后会为你节省很多时间。
问题十,我如何用图表来说明这些信息
将信息转化为图片,是为了加强理解。
尝试用不同的图表来表示,相同的信息,找到最合适的方式。
用不同的技巧强调信息之间的联系和重要性,比如字体,字号,颜色。
图表要简单直接,凑效,不要太艺术化。
尽量多尝试图表,图形化这种方式。
问题十一,对我而言这些信息的记忆点是什么
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记不住记不牢肯定是记忆方法的问题。记忆的重点是关联。
记忆的十个关键点:
一是要理解。理解其中的条理和逻辑,找到重建关联的点能帮助记忆。
二是发掘记忆点。比如图片,模式,节奏,故事。不要局限于单一的记忆方式。
三是建立联系。记忆点和记忆体之间,要么是逻辑,要么就离奇,反常。
四不要贪多。短时记忆最多七个信息,空间有限,通过记忆点将它存入长时记忆。
五充分调动情绪。将要记的内容情绪化个人化。
六尽可能调动感官。将自己的感官都调动起来,加强记忆。视觉听觉触觉。不同人有不同的擅长找到自己最擅长的方式。
七借助周边环境。记忆时的环境和气氛也有助于自己唤醒记忆。
八边睡边记。睡觉前记忆和回想效果很好。
九,不用则忘。记忆是为了使用这些信息。
十定期测试自己。根据遗忘曲线进行复习。
问题十二,这些信息如何才能与我一致的知识结合起来
只有将学到的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方便将来使用。
一开始要有完善的笔记,还要定期更新笔记,将学到的新内容加入到笔记中,然后在复习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压缩。
笔记和书一样,越读越薄,越记越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