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太保练习读书

一个练习,关于长期主义

2022-08-04  本文已影响0人  聂子云

从4 月 18日开始,每周在公众号发布一篇文章,有很多小伙伴留言说高产。

故事是这样的:从4月1日开始,和几个在写作方面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发起了一个叫做”百字练习“的写作练习,每天坚持写百字,群里打卡,到今天是 98天,等我写完这篇文章,正好跨越100天这个里程碑。

虽然目标是每天百字,但实际在写的时候,每天平均500字左右(见下图统计):

原因在另一篇文章《关于写作》里面有解释:

最近参与了“百字写作”群,要求不高,每天百字,但实际上大多时候都能突破这个字数,不是因为每天要完成打卡的任务,而是,写作这东西也是有惯性的,起步之后,进入状态,复归平静,这是一个完整的阶段,这个阶段通常需要几百字。

回顾坚持写作的这100天,有很多的感触,接下来就来分享一下这些体验和感触:

01 写什么不是问题,积累才是

刚开始的时候,每天会写不同主题的文字,但是没过几天,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每天几百字不足以让我把一个主题深度思考下去,而且”产出“也是支离破碎的,最终更是无法”成文“。

后来就改变了思路,先确定一个主题,在一段固定的时间里,围绕这个主题每天写几百字,这样思考上能深入,积累起来不到一周的时间也能产出一篇文章。

最近这些文章,大都是以这种方式写的。

如此甚好,但也会遇到另外一个问题,主题怎么选?这才是关键问题。

灵感乍现是不靠谱的,要靠积累。

我的经验是,只要”主题“这两个字盘旋在脑海里,自己会像个星探一样满世界里寻找自己的”猎物“,比如看书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关键词,面试的时候听对方讲了一个故事,工作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疑问、碰到了一个难题,这些都可能是那个主题,主题就像火星一样,可能会立即熄灭,我要做的是在它熄灭之前赶紧采集起来,无论是在电脑前,散步中,地铁上,跑步时,还是电梯上,总之先记录下来,等静下来时再去慢慢思考和延伸内容。

就这样,我积累了一个很长的主题清单,平时的时候也多留意和主题相关的信息,不断观察和思考,勤记录,把和主题相关的信息先堆积在一起,为星星之火的”燎原“做好准备,当思考到了一定程度,信息积累的差不多了,文章的骨架也构思好了,就把这个主题挑出来,每天注入“血肉(细节)”,每周也就有了文章“降生”。

通过这种方式写作,我还发现了两个收获,一是可以锻炼思考力,二是写作不再枯燥了,效率也在提升,因为大部分的准备都在碎片时间完成了,每天写400字,在相对安静的晚上,15分钟以内通常能完成。

所以,这个练习,写什么不是问题,积累才是。

02 实在进入不了状态的时候,做点寻找感觉的事情

尽管每天都在积累和练习,但仍然会有进入不了状态的时候,尤其是在周末。

周末的时间大脑通常会被不同的事情占据着,整个人也容易失去工作日的那种节奏感,思考容易涣散和乏力。

平时能一气呵成的几百字在周末的晚上会变得异常困难,盯着电脑屏幕一个字一个字的码,好不容易出来一句话,怎么看都别扭,删掉重写,一次又一次,非常难熬。

此时放弃是很容易的事情,毕竟放弃一次也不会落下多少,第二天状态好的时候补回来也不困难,很多时候这种想法都会盘旋在脑海,但我深知放弃一次可能会放弃无数次,今天放弃可能明天也会放弃,状态是个奇怪的东西,它什么时候在,什么时候不在,很可能会受自己的心理暗示,有时候累了,有时候是懒惰。

后来想想,不在状态的时候,可能有两个原因,想写的东西在心里还没有打通,或者写的时候很难专注,无论是哪种,都需要先安静下来,所以我会先扫除干扰,不看手机,不看书,不看邮件,就是静静的在那里想,乱写也很有用,哪怕最终会删掉,因为打字的那个动作和声音,字不断从屏幕输出的那个景象很容易让人找到状态。

还有一种方法很有效,做读书笔记,把平时看书圈出的那些好的内容和有感触的地方,记录下来,也是在汇聚“元神”,让注意力聚焦。

慢慢的,感觉就来了,酝酿半小时,写作5分钟,但能写出来让自己满意的文字,也就坚持了下来。

每经历过一次,都能找到一种通畅的感觉。

03 不拖延也不冒进,坚持的底层逻辑是节奏感

有的时候,感觉状态很好,所以会忍不住多写,不仅把当天的内容写完,还会提前写好第二天第三天的内容,想着提前完成了任务,未来几天可以放松一下。

但是很快发现这样并不好,写作是长期的投入,靠的不是迸发力,而是长期坚持的韧性和耐力,在这之下,是节奏感和习惯在支撑,这就如同跑步,要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不在于某一天跑出多远的距离,而在于找到节奏感,日复一日,天天如此,就此形成习惯,最终爱上这项运动,从而能够长期持续不断地坚持。

所以,长期的事情,如果不喜欢,必然会枯燥,只有真正喜欢上,才有动力,如此的话写作就不是完成任务,而是愉悦自己。

作为一名非专业的写手,如果还想在写作上做一些坚持,我的经验就是不懒惰,不透支,不拖延,也不冒进,找到自己能够坚持下去的底层逻辑——节奏感,这种节奏既是大脑的,也是肌肉的,找到之后训练,训练,训练。

每天一点点,长期来看,也会有不错的结果。

04 有时会走弯路,弯路有弯路的风景

有时候,同一主题的内容已经写了好几天了,从文章整体内容上来说也差不多过半了,但读起来仍然会觉得不顺畅、别扭着,如果进入到这种状态,大概率是因为结构上还没有捋清楚,或者内容上还需要调整。

所以会遇到将好几天的内容作废的情况,那种感觉就像是已经开始了一段旅程,也知道目的地在哪里,但还是走入了一段弯路,当意识到在弯路上而不得不折回的时候,好几天的积累可能都需要清零。

看似是倒退,其实那几天的路也没有白走,因为弯路有弯路的风景。

被删掉的文字或许只是和修正后的主题不相关,但在思考的道路上,人其实已经走了很远,因为文字和思考是相通的,区别只是在形式上,被看见或者不被看见,因为思考的道路,每一步都算数。

除此之外,写作中间出现调整也释放了另外一种积极的信号,一篇文章,从动笔到写完,虽然只发生在几天之内,但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有调整和推翻说明大脑和思考已经在优化,因为人在发生变化。

这是写作给人带来的改变。

05 遇到没有思路的时候,放过自己

写作中有时会突然没有了思路,或者在思考某个主题时长时间找不到思路,这个思路可能是文章的结构,正确的视角,或者具体的内容,总之,没有思路就有一种枯竭感,就像行路时突然迷了路,哪个方向看似都可行,但试过之后发现都是死胡同。

我的经验是仍然坚持写,尽管明明知道在思路还不清晰的时候写下的文字,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被删除,因为这个过程也是在锻炼节奏感,强化大脑和手指配合的感觉。

但也不会逼自己在枯竭的时候拼命理思路,此时,反而需要后退一步,文字照常写(尽管事后会觉得GOU PI不通),但是思路可以放一放,相信自己在第二天会理清楚,事实也证明,通常在第二天能把思路理清楚,至少会更靠近一步,这也充分证明了,人在放松的情况下会比在紧绷状态更有想法和创意。

但是,卡住的事情也不能放太久,放久了就手生,再提起来就费很大劲,极容易找不到当初的感觉了。

所以,遇到没有思路的时候,放过自己,第二天、第三天很可能就是“好日子”,宜思考宜写作宜万事。

100天在整个写作生涯里可能是很短的时间,很小的一步,但这个过程,却让我参透了一些道理,为了实现长期目标或结果而行动的道理,某种意义上的长期主义。

这个过程要克服很多困难,忍受枯燥和乏力,要一刻不停歇的思考,还要战胜人性里的很多弱点,但这个过程也有收获,比如深度思考之后的平静和理性,比如思考变成文字的那种意义感。

总的来说,当思考成为习惯,就如同在脑中搭了一张网,能把自己过往的知识和阅历联结在一起,让人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快速集结和整合,这是一种深度,也是一种自由。

要达到这种状态,需要做好长期主义的计划和准备。需要制定长期主义的目标并做好准备。

所谓的长期主义,在于稳,在于忍,在于持续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