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集

做事方法论

2021-11-10  本文已影响0人  _浅墨_

这周工作上遇到了点难题,这几天一直在上面消耗时间,这迫使我想一个问题,即怎样才能更好地做事。

之前看书,曾看到这样的例子:

古希腊著名天文学家喜帕恰斯能发现一些别人看不见的星系,原因之一是他的视力超常;
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是因为他从他的老师第谷手里继承了大量宝贵的数据;
亚里士多德能成为最早的博物学家,在很大程度上也仰仗于他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带着他到达世界各地。

以前,这些条件常常难以复制,以至科学的进步难以持续。

再比如,在我国古代,因为科学研究不够系统,加上当时人们不够重视,很多高科技被视为奇技淫巧,就出现古代的「高端科技」失传的现象。

要知道古人有很多牛人,如果把他们拉到现在,他们的处事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其它很多方法,都足以分分钟碾压你。如果把诸葛亮、司马懿这样的人放到现在,十个你加一起能和他匹敌吗?

很多古代的高端技术之所以失传,是因为传承方法不当,记录不当,科研方法不够体系,古代甚至经常出现「师傅留一手」的现象,这样就造成科研成果不能叠加,中国的古代科研发展就非常缓慢。

在科学研究方面,西方国家之所以后来者居上,就是因为他们的科研方法很体系。

比如,笛卡儿就将科学发展的规律总结为:

  1. 提出问题
  2. 进行实验
  3. 从实验中得到结论并解释
  4. 将结论推广并且普遍化
  5. 在实践中找出新的问题
  6. 如此循环往复

不仅如此,笛卡儿在他著名的《方法论》(Discourse on the method)一书中还揭示了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普适方法,并把它概括成 4 个步骤:

第一、不盲从,不接受任何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对一个命题要根据自己的判断,确定有无可疑之处,只有那些没有任何可疑之处的命题才是真理。这就是笛卡儿著名的“怀疑一切”观点的含义。不管什么权威的结论,只要没有经过自己的研究,都可以怀疑。例如亚里士多德曾说,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速度快,但事实并非如此。
第二、对于复杂的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简单的小问题来研究,一个一个地分开解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分析,或者说化繁为简、化整为零。
第三、解决这些小问题时,应该按照先易后难的次序,逐步解决。
第四、解决每个小问题之后,再综合起来,看看是否彻底解决了原来的问题。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做事方法了,不仅适用于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也适用于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比如软件开发中,要做一款新产品,就不能被原有的工作限制想法,遇到新的问题,应该先把它分解成模块,然后从易到难完成每一个模块,并对模块进行单元测试,之后将各个模块拼成产品,再对产品进行集成测试,最终确认是否实现了预想的功能。

按照这个方法有条不紊地工作,大多难题都能解决,只是解决难题,可能要多花点时间而已。

我觉得「化繁为简、化整为零」是一个很好的做事方法,也是我这两年一直在用的策略,这里分享一下,愿对你有所启示。

2021.11.10 夜
上海 二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