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反思实践活动 | 反思2组 By 易查理

2017-11-13  本文已影响0人  易查理

11月29日(反思)

(一)事件

(二)刺激-响应反思

第三阶反思

  1. 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刺激),让我做出了响应?
    • 打完卡不起床不做晨思,关闭闹钟,闭眼睡回笼觉
  2. 我刚才做了什么响应?
    • 心安理得地归因为自己昨晚为工作熬夜到1点半
  3. 我如此响应是我想清楚之后决定的还是第一反应做出的?
    • 是第一反应做出的
    • 几乎想都没想,之前反思出的行动方案根本没用
  4. 在这个刺激下,我是不是一定要做出这个响应?
  5. 我为什么做出了这样的响应?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选作)
    • 闹钟叫醒自己时,身体是困倦的
    • 自己为工作到1点半,这是一个不起床的堂皇理由
    • 我没有做主动选择,全靠第一反应做事

第四阶反思

  1. 刚才的刺激和回应分别是什么?
    • 刺激:打完卡不起床不做晨思,关闭闹钟,闭眼睡回笼觉
    • 回应:心安理得地归因为自己昨晚为工作熬夜到1点半
  2. 我之所以做出这个回应的原因是什么?
    • 闹钟叫醒自己时,身体是困倦的
    • 自己为工作到1点半,这是一个不起床的堂皇理由
    • 我没有做主动选择,全靠第一反应做事
  3. 有没有什么第一反应(模式)在起作用?
    • 有第一反应在起作用
  4. 按照TMBRT分析的话,这个模式是怎么形成的?
    • 触发器:闹钟叫醒自己,感到很困,继续睡回笼觉
    • 动机:使用第一反应归因,给小我找一个貌似正当的理由
    • 行为:归因为自己为工作到1点半,继续睡可以理解
    • 奖励:小我从理由中获得认知放松
    • 触发器敏感度:为工作熬夜-不早起是正当的-小我敏感度得到加强
  5. 之所以我没有这份动力,主要是哪里出问题?
    • 觉察能力不够,被第一反应绑架
  6. 这一次我可以优化我的什么假设?
    • 受到任何刺激时,使用GC作为响应模型
      • 为什么我为工作睡晚了,就可以不早起?
      • 那我怎么才可以做到早起?
      • 我要做些什么?
    • 一认知,就框架
  7. 我和外部环境的关系是否可以调整优化?
    • 可以调整优化
      • 建立自己的公众号,日更
      • 公众号主旨: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与己斗,其乐无穷!
      • 主题只有一个:战胜自己的事件记录

11月27日(反思)

(一)事件

(二)刺激-响应反思

第三阶反思

  1. 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刺激),让我做出了响应?
    • 看到装修增项费用报价,有些超出预期
  2. 我刚才做了什么响应?
    • 怀疑报价,产生不信任
  3. 我如此响应是我想清楚之后决定的还是第一反应做出的?
    • 是第一反应做出的
  4. 在这个刺激下,我是不是一定要做出这个响应?
  5. 我为什么做出了这样的响应?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选作)
    • 与装修公司沟通,自己在方案阶段被糊弄过
      • 装修方案阶段,沟通顺畅,自己对设计师充分信任
      • 装修实施阶段,张工3-4次提到方案中存在的纰漏之处
      • 于是产生这样的念头:设计师不值得充分信任
    • 我与他人或环境协作时,没有形成低损耗模式
      • 要么轻易相信;要么轻易不相信
      • 《跃迁》中古典老师的建议:
        • 与他人协作(克服贪婪)--简单善良可激怒
        • 与环境协作(克服恐惧)--开放而专注

第四阶反思

  1. 刚才的刺激和回应分别是什么?
    • 刺激:看到费用报价有些超出心理期望
    • 回应:怀疑对方,设法求证
  2. 我之所以做出这个回应的原因是什么?
    • 感觉自己在装修设计阶段被骗过
    • 与他人或环境协作时,没有形成低损耗模式
  3. 有没有什么第一反应(模式)在起作用?
    • 有第一反应在起作用
  4. 按照TMBRT分析的话,这个模式是怎么形成的?
    • 触发器:与他人协作时,看到超出期待的报价
    • 动机:小我觉得之前被骗过,趋利避害
    • 行为:不信任对方,设法求证、内耗
    • 奖励:小我通过怀疑消除认知紧张,害怕承担风险
    • 触发器敏感度: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5. 之所以我没有这份动力,主要是哪里出问题?
    • 我的低损耗协作模式还未形成
      • 识别他人模式的能力差
      • 自己没有形成协作原则,容易摇摆不定
  6. 这一次我可以优化我的什么假设?
    • 信任是市场经济下高效协作的基础
      • 这个信任的基础是在利益交换和感情交换之间寻找一个平衡
      • 这个信任的导向是在利益和感情上实现双赢
  7. 我和外部环境的关系是否可以调整优化?
    • 可以调整优化
      • 身份:我是一个追求双赢的商人
      • 信念:我相信双赢基于利益,升至感情
      • 能力:建立低损耗协作模式
      • 行为:训练换位思考--如果我是TA,我会怎么办?

11月26日(思考)

(一)事件

(二)思考(NL6L)(一认知就框架)

打破封印前

  1. 系统:旁观视角,冷漠
  2. 身份:我不是什么超级英雄
  3. 信念:我相信自己是打破不了封印的
  4. 能力:打败小妖不在话下的水平,打败老怪靠边儿站的水平
  5. 行为:出于无奈,我护送江流儿找他师傅;不会去救傻丫头
  6. 资源:猪八戒一枚

打破封印时

  1. 系统:觉察视角,爱
  2. 身份:我是江流儿心目中的超级英雄
  3. 信念:我相信自己可以打破封印
  4. 能力:使用强大的意志力,启动系统2,中断系统1
  5. 行为:打破封印,成为真大圣
  6. 资源:江流儿面对老怪的无畏志勇、江流儿对自己的信任崇拜、猪八戒一枚、老僧一个、群婴

11月25日(反思)

(一)事件

(二)刺激-响应反思

第三阶反思

  1. 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刺激),让我做出了响应?
    • 睡过头
  2. 我刚才做了什么响应?
    • 懊恼
  3. 我如此响应是我想清楚之后决定的还是第一反应做出的?
    • 是第一反应做出的
  4. 在这个刺激下,我是不是一定要做出这个响应?
  5. 我为什么做出了这样的响应?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选作)
    • 现实与期待产生了差距
      • 期待:自己准时打完卡(他律小组)后,不再睡回笼觉,因为这样子很容易睡过头
      • 现实:闹钟把自己叫醒后,仍然特别困,迟疑一下再睡5分钟,然后就睡到7点了
      • 情绪:懊恼、惭愧;自己对小组成员做过要求,而且昨天还号称早起不是问题,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还要求别人,还到处吹嘘
    • 最近能做到早起,但是做不到早睡,身体会找平衡
      • 前天晚上赶一工作,熬夜至1点多;昨天早上上课5点多起床;早上补了1小时的觉;今天早上困得不行,起不来。

第四阶反思

  1. 刚才的刺激和回应分别是什么?
    • 刺激:睡过头
    • 回应:懊恼、惭愧
  2. 我之所以做出这个回应的原因是什么?
    • 现实与期待产生了差距
    • 能早起,但做不到早睡,身体找平衡
  3. 有没有什么第一反应(模式)在起作用?
    • 有第一反应在起作用
  4. 按照TMBRT分析的话,这个模式是怎么形成的?
    • 模式(1)
      • 触发器:睡过头
      • 动机:减轻小我的负罪感--不能遵守承诺,不能兑现自己吹过的牛
      • 行为:懊恼、惭愧
      • 奖励:小我获得一定程度的认知放松
      • 触发器敏感度:睡过头不能遵守诺言,小我借助懊恼减轻认知紧张,敏感度得到增强
    • 模式(2)
      • 触发器:闹钟响起打卡(他律小组)
      • 动机:小我觉得还困着呢,再睡一会儿
      • 行为:再睡5分钟,并且不设定闹钟,然后睡过头
      • 奖励:困倦成为再睡一会儿的正当理由;小我通过简单归因得到认知放松
      • 触发器敏感度:困倦就再睡,简单归因得到认知奖励,敏感度得到增强
    • 模式(3)
      • 触发器:闹钟响起打卡,觉得还困
      • 动机:小我急于归因,把困倦作为再睡一会儿的正当理由
      • 行为:再睡一会儿
      • 奖励:不需要启用意志力干扰小我的决策,能耗最少
      • 触发器敏感度:耗能少,得奖励,敏感度得到增强
  5. 之所以我没有这份动力,主要是哪里出问题?
    • 身份认定出问题,造成动力不足,孕育不了强大的意志力
      • 在那时,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他律成长小组的发起人
      • 在那时,我不认为自己在未来要成为一名高效能成长导师
      • 在那时,我不认为自己在未来要成为一名千万富翁
    • 期待的模式并未完成形成
      • 模式固定强度不高
  6. 这一次我可以优化我的什么假设?
    • 意志力的强弱与自我身份定位、模式紧密相关
    • 通过强化身份定位、觉察训练模式,可以提升积极主动的层次
  7. 我和外部环境的关系是否可以调整优化?
    • 可以调整优化
      • 身份:我是一名千万富翁
      • 信念:我相信我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 能力:自律、秩序感

11月23日(复盘)

(一)事件

(二)复盘过程(复盘四步法)

  1. 目的和目标是什么?
    • 目的:
      • 为了让小组成员的反思技能进化到第三阶
      • 为了提升个人的输出能力
    • 目标:
      • 使用30分钟让伙伴知晓反思的逻辑和套路
  2. 亮点和不足是什么?
    • 亮点:
      • 第一次使用一张纸法准备分享
      • 从大家反应情况来看,基本达成目标
    • 不足:
      • 分享时间超时,长达60分钟
      • 实例准备不充分
  3. 原因和经验是什么?
    • 原因:
      • 我敢于尝试新的做法
      • 我分享的都是我在做和做过的(我讲我做)
    • 经验:
      • 分享2大主题,4个分主题,4个案例,至少需要50分钟
      • 备课时把情绪加上去
  4. 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 根据大家的每日反思,确定可以分享的模块,整个8阶段训练分享4个主题

11月22日(反思)

(一)事件

(二)刺激-响应反思

第三阶反思

  1. 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刺激),让我做出了响应?
    • 要使用发光字还是灯箱装修门头?(需要做决策)
  2. 我刚才做了什么响应?
    • 退缩,等待对方拿主意
  3. 我如此响应是我想清楚之后决定的还是第一反应做出的?
    • 是第一反应做出的
  4. 在这个刺激下,我是不是一定要做出这个响应?
    • 是;
    • 对于新领域的事情,一般情况下都是先承认自己不懂,再让对方拿主意
  5. 我为什么做出了这样的响应?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选作)
    • 我害怕拿主意,做决定
      • 逃避现实,让认知放松
    • 我是执行者思维,是员工思维
      • 只是为了做这件事,目的不清楚
    • 积极主动层级较低
      • 处于第一层级,我想要做,但是自我限定的信念导致自己认为资源有限
      • 自我限定1:我不懂,你来拿主意
      • 自我限定2:不同的领域的具体事件需要使用不同的决策原则;原则不通用

第四阶反思

  1. 刚才的刺激和回应分别是什么?
    • 刺激:要使用发光字还是灯箱装修门头?
    • 回应:退缩,等待对方拿主意
  2. 我之所以做出这个回应的原因是什么?
    • 我害怕拿主意,做决定
    • 我是执行者思维,是员工思维
    • 积极主动层级较低
  3. 有没有什么第一反应(模式)在起作用?
    • 有第一反应在起作用
  4. 按照TMBRT分析的话,这个模式是怎么形成的?
    • 触发器:需要拿主意
    • 动机:小我进行自我限制,不敢承担决策责任
    • 行为:退缩,让对方拿主意
    • 奖励:小我得到短时间的认知放松
    • 触发器敏感度:不拿主意,认知就放松;循环播放,敏感度增加
  5. 之所以我没有这份动力,主要是哪里出问题?
    • 限制性信念:
      • 我认为自己不懂,就不能拿主意
      • 我无法改变“我不懂”这个现实
    • 身份定位:
      • 执行者思维,不清楚目的是什么
      • 目的不是为了沟通这件事,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问题没解决,沟通就毫无意义
  6. 这一次我可以优化我的什么假设?
    • 积极主动就是要在刺激与回应之间做出主动选择
      • 我要做这件事、我的资源一定是充足的、我来选择回应(而不是下意识)、我期待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 我是一个管理者,我是老板
      • 管理者思维的核心在于“选择在什么地方投入资源”
      • 而执行者思维的核心在于“如何高效使用资源”
      • 像珍惜生命一样,去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7. 我和外部环境的关系是否可以调整优化?
    • 可以调整优化
      • 定位:我要成为一个决定自己命运的人

11月21日(反思)

(一)事件

(二)刺激-响应反思

第三阶反思

  1. 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刺激),让我做出了响应?
  1. 我刚才做了什么响应?
  1. 我如此响应是我想清楚之后决定的还是第一反应做出的?
  1. 在这个刺激下,我是不是一定要做出这个响应?
  1. 我为什么做出了这样的响应?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选作)

11月20日(复盘)

(一)事件

(二)复盘过程(复盘四步法)

  1. 目的和目标是什么?
    • 目的:
      • 为了实现第一个作品声音
      • 为了保证开课时有教材
    • 目标:
      • 得到教材研制的模版
      • 得到一份春期教材初稿
  2. 亮点和不足是什么?
    • 亮点:
      • 英语真题教材进展迅速而且顺利完成
    • 不足:
      • 英语春期教材进展缓慢
  3. 原因和经验是什么?
    • 原因:
      • 我相信自己能迅速完成真题教材,尽管在制作中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问题
    • 经验:
      • 我觉得春期教材研制起来比较麻烦,不相信自己能按期完成
  4. 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 强化信念:相信自己是解决问题的起点!

11月19日(复盘)

(一)事件

(二)复盘过程(复盘四步法)

  1. 目的和目标是什么?
  1. 亮点和不足是什么?
  1. 原因和经验是什么?
  1. 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11月17日(总结)

(一)事件

(二)过程记录

What:自己的反思模版是什么样子?

How:怎么形成这个样子?

Why: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11月16日(反思)

(一)事件

(二)刺激-响应反思

第三阶反思

  1. 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刺激),让我做出了响应?
    • 一向沟通比较顺畅的张工说了一句“你们这个工程没法干了”
  2. 我刚才做了什么响应?
    • 现实:跟张工沟通一直以来比较顺畅;我方未能按照承诺支付装修款(这是第二次延期支付了)
    • 期待:保持顺畅的沟通节奏;我方能够兑现支付承诺
    • 情绪:
      • 对己方的失望:我已经跟大股东提前沟通,临时又出幺蛾子
      • 对对方的失望:与对方一向沟通良好,因为我方没有全额支付,对方说出不太负责任的话
      • 对工程的担心:担心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3. 我如此响应是我想清楚之后决定的还是第一反应做出的?
    • 是第一反应瞬间做出的
  4. 在这个刺激下,我是不是一定要做出这个响应?
    • 是的
  5. 我为什么做出了这样的响应?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选作)
    • 我内心里害怕辜负他人对我的期待(得罪他人)
      • 想起曹操的一句话: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人
    • 我承担责任的意识和能力仍然不够
      • 直面现实,承担责任

第四阶反思

  1. 刚才的刺激和回应分别是什么?
    • 刺激:一向沟通比较顺畅的张工说了一句“你们这个工程没法干了”
    • 回应:我感到失望和担心
  2. 我之所以做出这个回应的原因是什么?
    • 我内心里害怕辜负他人对我的期待(得罪他人)
    • 我承担责任的意识和能力仍然不够
  3. 有没有什么第一反应(模式)在起作用?
    • 有第一反应在起作用
  4. 按照TMBRT分析的话,这个模式是怎么形成的?
    • 触发器:辜负他人期待
    • 动机:小我趋利避害,不敢得罪人,不能担责任或者通过展示愧疚希望得到对方原谅
    • 行为:感到失望、担心、愧疚
    • 奖励:小我的需求得到满足,展示愧疚认知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
    • 触发器敏感度:小我避害,得到认知放松,反复循环
  5. 之所以我有/没有这份动力,主要是哪里在起作用/出问题?
    • 之所以我没有这份动力去改变,主要的问题是:
      • 限制性信念:我害怕得罪人
      • 身份定位:我更认为自己是个员工(需要保护),而不是一个老板(自我保护)
  6. 这一次我可以优化我的什么假设?
    • 人生不是写好的电脑程序
      • 出现问题是正常的,解决问题是必须的
      • 得罪人是常态,积极担责才是好情态
    • FACT(直面现实,承担责任,承诺改变,采取行动)让人生一片晴朗
  7. 我和外部环境的关系是否可以调整优化?
    • 可以调整优化
      • 不期待事情顺利发展
      • 本周六与张工见面积极沟通,承担责任

11月15日(反思)

(一)事件

(二)刺激-响应反思

第三阶反思

1. 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刺激),让我做出了响应?

2. 我刚才做了什么响应?

3. 我如此响应是我想清楚之后决定的还是第一反应做出的?

4. 在这个刺激下,我是不是一定要做出这个响应?

5. 我为什么做出了这样的响应?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选作)

第四阶反思

1. 刚才的刺激和回应分别是什么?

2. 我之所以做出这个回应的原因是什么?

3. 有没有什么第一反应(模式)在起作用?

4. 按照TMBRT分析的话,这个模式是怎么形成的?

5. 之所以我有/没有这份动力,主要是哪里在起作用/出问题?

6. 这一次我可以优化我的什么假设?

7. 我和外部环境的关系是否可以调整优化?


11月14日(反思)

(一)事件

(二)刺激-响应反思

第三阶反思

1. 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刺激),让我做出了响应?

2. 我刚才做了什么响应?

3. 我如此响应是我想清楚之后决定的还是第一反应做出的?

4. 在这个刺激下,我是不是一定要做出这个响应?

5. 我为什么做出了这样的响应?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选作)

第四阶反思

1. 刚才的刺激和回应分别是什么?

2. 我之所以做出这个回应的原因是什么?

3. 有没有什么第一反应(模式)在起作用?

4. 按照TMBRT分析的话,这个模式是怎么形成的?

5. 之所以我有/没有这份动力,主要是哪里在起作用/出问题?

6. 这一次我可以优化我的什么假设?

7. 我和外部环境的关系是否可以调整优化?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