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朗读者系列专题社会热点

《朗读者》:因为你们,才让南极有了中国的声音

2017-05-04  本文已影响1019人  翟桃子

第十一期的《朗读者》,主题词是“那一天”。

那一天的寒江孤舟里,柳宗元遗世而独立;那一天的洛阳古城中,白居易忆起了整个江南;

那一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那一天,阿基米德用一个支点撑起了地球……

那一天,无论痛苦或美好,都会成为日后珍贵的财富和难忘的回忆;那一天,无论平凡或荣耀,都会是生命中深刻的一笔。

《朗读者》的舞台,82岁的中国南极科考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郭琨,分享了33年前难忘的那一天。

南极虽美,却没有中国声音

南极,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美景,以及绝尘的宁静和旷世的悠远。这里,不仅是人类居住的地球与外星联系的重要窗口,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高科技水平展现和角逐的重要舞台。

然而,在1984年之前,中国因未在南极建立考察站,不仅没有对南极问题的表决权,更在南极第十二次协商国会议上,被委婉地请出了现场。当时参会的中国科考人员只能含泪离开。

1984年11月20日,一支由科学家、军人、记者、工人等591人组成的南极科考队从上海奔赴南极。他们的任务,就是建设我国第一座南极科考站——长城站。

冰山被海浪和阳光雕刻成美轮美奂的模样,憨态可掬的企鹅在水天一色的景色里嬉戏打闹。

然而,对于在南极的中国科考人员来说,如此美丽的景象却不能悠然欣赏,因为,他们要克服恶劣环境,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生死考验,在荒凉的极地完成祖国的使命。

为民族尊严,背水一战

南极的气候环境极其恶劣,在和董卿的交谈中,郭琨用一首顺口溜描述了当时艰苦的经历:一言不发,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脏翻腾,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九(久)卧不起,十分难受。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带领几乎零经验的考察队仅用40天就建成了长城站。

前苏联站站长得知这个消息后,连说不可能,即便亲自确认仍是惊讶,询问中国队员一天拿多少钱才会如此拼命,郭琨的回答是:建设中国科考站,不给钱队员也干,你给我们一天一万,也不干。

经历过暴虐的环境、经历过与死神擦肩的惊险瞬间,凭借顽强拼搏的精神和专业的素养,中国科考队终于让五星红旗飘扬在南极的大地上。

更扬眉吐气的是,长城站建立后八个月,我国的科考人员参加世界第十三次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26个协商国一致同意,中国加入南极条约协商国,从此,中国在南极国际会议上,有了表决权、发言权和一票否决权。

前赴后继,新一代科考人奋战在路上

长城站是为民族的尊严而建,是为祖国的荣誉而建。作为历史的纪念碑,长城站不仅为我国极地考察事业闯出了路子,更彰显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实力和风范。

《朗读者》的节目中,正在为南极事业奋斗在一线的新一代南极科考队员们在长城站的现场朗读舒婷的作品《献给我的同代人》,致敬建设长城站的前辈们。

不怕显得多么渺小

只要尽其可能

唯因不被承认

才格外勇敢真诚

……

虽然1984年的那一天已成为过去,但是那几代人愿意为了科学、为了国家、为了人类,献出青春乃至生命的精神,值得被永远铭记。“即使像眼泪一样跌碎,敏感的大地,处处仍有,持久而悠远的回声”,南极的上空始终飘荡着每一位科考人员甘为祖国奉献的铿锵的声响。

目前,中国在南极已建成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四个科学考察站。2017年4月11日,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已乘“雪龙”号完成南极科考凯旋,此次科考,我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更顺利完成降落冰盖最高区的任务,让中国人的身影出现在了南极航空征服冰盖最高点的篇章里。

正如科考队员所言,虽然高原缺氧、狂风肆虐、严酷寒冷,极地以一种无情的严苛考验着人类的极限,但这个“生命禁区”正是我们战斗的地方。

“他们在天上,愿为一颗星,他们在地上,愿为一盏灯”,正因为一代又一代的科考人员默默地坚守,才让五星红旗在地球的最南端高高飘扬。

(系列文章,欢迎指正)

《朗读者》(1):这个“性冷淡”的综艺为何开播即火?

《朗读者》(2):董卿携《朗读者》华丽转型,越努力的人越幸运

《朗读者》(3):斯琴高娃献给母亲的深情朗读,是否也看哭了你?

《朗读者》(4):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朗读者》(5):帅到掰弯妹子的“瑜老板”,才是传播国粹的真偶像

《朗读者》(6):看了六期《朗读者》才发现,这不仅是股清流,更是一座金矿啊

《朗读者》(7):哪有什么和平年代,我们不过是生活在和平国家

《朗读者》(8):如何成为江一燕那样的斜杠女神?

《朗读者》(9):娱乐&综艺咖征文|《奇葩说》VS《朗读者》,“老司机”与“小清新”的碰撞

《朗读者》(10):最难熬的日子里,《朗读者》送你四个锦囊

《朗读者》(11):家是什么?催泪……

《朗读者》(12):见多了“假恩爱”,《朗读者》告诉你,真正的爱情长什么样

《朗读者》(13):90岁老人身价千亿却骑自行车上班,《朗读者》告诉你为什么

《朗读者》(14):现实中真有“宠物情人”?

《朗读者》(15):你尝过多少种味道?

《朗读者》(16):和“深圳四胞胎父亲”相比,《朗读者》中的他们才是民族的脊梁

《朗读者》(17):同是80后钢琴家,为什么《朗读者》让李云迪伴奏,却邀请他朗读?

《朗读者》(18):忘不了的“那一天”

《朗读者》(19):江疏影:你应该把最好的青春留给你的梦想

《朗读者》(20):因为你们,才让南极有了中国的声音

《朗读者》(21):张艾嘉:谁说女人变老就不美了?

文/翟桃子    图/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