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读书会

【文学读书会有奖荐书活动】《等待》

2022-10-25  本文已影响0人  Annie灵兮

《等待》这部小说的奇特之处在于它原本是用英文写作的,然后翻译回中文。《等待》的译者金亮说:“哈金写了四年,写的时候他自己也不知道能否发表。为了寻找一个准确的动词,他可以琢磨好几天。一本十几万字的长篇小说,每页稿纸他竟能修改上百遍。”我没有看英文版,福克纳小说奖评委麦克耐特教授对《华盛顿时报》说“《等待》是一本完美无缺的小说,没有一个音节是错误的”,既然得到如此赞誉,可见英文版的文笔应该是非常不错的。

而余华的序言显然为阅读这部小说提供了更多诱惑:“我翻开了这部著名的小说,打算读上一两页,了解一下哈金的叙述风格就睡觉。没想到我一口气读完了这部书。当我翻过最后一页时,已经是晨光初现……”去微信读书上找到了这本书,果然一打开就停不下来,几乎每一页都有读者的评论和留言,这也恰是我喜欢微信读书的地方,共读的感觉非常好,就如同是在参加即时读书会一样。

放下英文原版不提,中文版《等待》的语言非常平实,这种平实是精心处理后的简省,是刻意去文学化的克制,虽然文字简朴但是丝毫不影响情感和细节的表达。婚恋题材是最容易被写成家长里短的俗套,哈金选择白描的笔法也许是为了避免过度抒情而失去了小说的现实感和荒芜感。剧情中的18年等待,不可谓不苦,不可谓不感人,但是哈金却不打算写成诗意浪漫,坚贞感人的爱情咏叹调。相反他刻画出的孔林和曼娜都是好人,但是他们的爱情,他们的执着真的是他们想要的吗?结局证明哪怕等待了18年,他们也只是因为等待而等待,他们被时间驱赶着不得不完成仪式,最后孔林才发现自己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失去了对自己最安宁最适合的一切。在哈金的笔下,《等待》等同于消耗和磨损,而最终没有胜利,反而多的是小人物的无奈和茫然。

从书的结构来看,前半部徐徐道来,缓缓铺陈,孔林无法与包办婚姻的小脚妻子离婚,一方面很苦恼,一方面很愧疚。在部队里曼娜喜欢上了孔林,孔林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喜不喜欢曼娜,但是依旧不舍拒绝,碍于组织和单位的影响,他们只能等待孔林一年年的回去跟乡下妻子提离婚。曼娜被孔林的病友强奸了,人物命运忽然转变,哈金的笔力一下子显现起来,这一段写得非常震撼,包括曼娜的心情和慌乱都刻画得心惊动魄,让人喘不上气。人物从平淡开始爬坡,曼娜的受害归根究底还是归咎于孔林含混不清的态度,才被病友乘人之危,于是曼娜的遭遇被人们认为是她必须跟孔林走到一起的原因,从这一刻开始曼娜和孔林的命运真正被系在了一起,等待是一个必须完成的手续。当孔林的乡下妻子来部队治病,人们笑话过好奇过也多少有些同情,因为大家都知道等待着她的是什么。

哈金对于人物的思想和语言多用白描的笔法,但在景物描写上花费了很多工夫,往往把人物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通过景物表达得更加鲜活生动。曼娜苦恋18年后终于跟孔林结婚,但是她的内心中反而有种时光不再的恐慌感。她嫉妒焦虑又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从噩梦中醒来,“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在她脑海里浮现,但是她一个也解答不了。她的思路又开始混乱起来。”哈金没有继续写曼娜的心情,只是将笔锋轻轻一转,“屋外,凄冷的月亮像一张没有血色的死人脸,在黑森森的树顶上飘来荡去。风发出呜呜的呼啸,让她想起了小时候在孤儿院,半夜经常听到的野地里的狼嗥。”寥寥数笔就写出了曼娜不安和孤独。

孔林跟曼娜争执后跑出家门,哈金也是先用景物来烘托,“冬天的气味清爽冷冽。天上没有风,阳光洒在四周的大石头上,照亮了裹着一层冰的树干。远处,一群觅不着食的乌鸦在盘旋,饥饿地聒噪着。”但为了点明主旨,哈金又虚拟了一个外在的声音与孔林对话:

事实上,你等了十八年,只是为了等待而等待。你完全可以为了另外一个女人再等上同样的时间,对不对?那个声音又来了:没错,你是等待了十八年,但究竟是为了什么等?

他感觉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令他害怕,因为它暗示着他等了那么多年,等来的却是一个错误。

我来告诉你真相吧,那个声音说。这十八年的等待中,你一直浑浑噩噩,像个梦游者,完全被外部的力量所牵制。别人推一推,你就动一动;别人扯一扯,你就往后缩。驱动你行为的是周围人们的舆论,是外界的压力,是你的幻觉,是那些已经融化在你血液中的官方的规定和限制。你被自己的挫败感和被动性所误导,以为凡是你得不到的就是你心底向往的,就是值得你终生追求的。

《科克斯评论》点评《等待》是“一部看似简单的故事,却以非凡的精准和优雅写成。哈金以后现代时期最坚定固执的写实主义小说家建立起自己的声誉。” 我对这个评论非常赞同,哈金坚实细腻的文风,恰恰是好的小说家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正如哈金自己在写作评论中写道:“写小说时,特别是长篇小说,有许多细节并不推助故事,甚至也不揭示人物,但只要它们准确鲜活,就应该将它们融入,因为丰富的细节会给文字提供独特的质地,甚至让人耳目一新。还有许多细节是属于气氛性的,可以给小说增添生活底色。一般来说,只要细节能表现人物生活的品质就应该写进小说。”

我们可以将《等待》理解为时代的悲剧:在制度和习俗的制约下,孔林和淑玉的婚姻是传统守旧的。淑玉是个乡间女人,不懂得争取自己的权益,更不懂得哭闹争辩。她只是默默的付出,默默的承受,而这些都被孔林视而不见,18年的无怨无悔换来被抛弃的命运。但即便如此,因为孔林每个月给她几十块钱的抚养费,淑玉就算离婚了依旧死心塌地地等着孔林,这种单方面的等待增添了孔林的懊悔,直到这时,孔林总算明白了谁是最适合自己的人,但一切都已经晚了。哈金给她起名淑玉,大概也是表达了一种心目中对妻子这个角色的期待:贤淑安宁,温婉如玉。但人生这么短,谁还有18年的时间去等待,18年后他们又能等来什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