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之恶——郭德纲徒弟打人的别样思考
在公共汽车上行窃的小偷被抓获,警察未到之前,乘客已经对小偷用暴力替代了审判。小偷被打得遍体鳞伤,并被扔下公车。一个路过的收废品的人,看见伤痕累累的小偷,又上前一脚,再次把小偷击倒。嘴里愤愤不平道:“十多年前就是小偷偷走了我的学费。”言下之意,当今的现状由小偷一手造成。类似的场景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
几年前发生在北京的相声艺人郭德纲的徒弟与人打架,竟然引起全国主流媒体包括网络、地方报纸的同仇敌忾,几乎步调一致对郭德纲先生万炮齐发,对郭德纲的围剿甚至超过了对许多重大事件的报道,并且公开使用了一些明显侮辱人的名词,什么无良、无德、无耻的“郭三无”等等。
由郭德纲徒弟引发的打架事件,公共媒体如何从一个民事纠纷中的普通当事人演变成一种巨大的能量,值得我们思考。
郭德纲所在的德云社暂停演出,其节目被个别电视台封杀,王府井书店甚至下架了有关郭德纲的书籍……由此可见,公共权力的能量和封杀的权力是多么的霸道和王道。不仅凌驾于法律之上,还传承了封建社会的株连九族。
在这场声讨郭德纲滚雪球的报道中,特别是一些跟风的时评家们,他们很清楚倒向谁才有利于自己,唯恐天下不乱,借此事件表达对社会的其他认识。就像前面谈到的那个收废品的人,趁此机会,对受伤倒地的小偷送上致命的一脚。
纵观整个事件,几乎所有持有公权力的媒体和评论家们,都缺少一种思想的良知,成为盲目起哄的帮凶。
美国思想家汉娜·阿伦特认为,黑暗时代中的人们被剥夺了应有的自由公共空间,无数个人的不思想犯下的平庸的邪恶。看别人出洋相,自己在心里偷着乐。
事不关己的从众心理是我们的历史继承。
透过表面现象,我们看到的是在庄严的面孔下面,那些津津有味传递别人的小道消息,他们的“下半身”却不为人所知,构成我们这个时代难以走向法治的肿瘤。
因此,当我们面对发生在公众人物以及社会领域的公民行动时,必须设立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是建立对基本人权的思想,否则,由人自己打造的从众之恶就会对无辜的人造成持久的肉体和精神伤害。如果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今天是郭德纲和他的徒弟,明天不定就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