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短暂的安逸,都在透支着未来
这一段时间刻意放慢节奏,尊重自己的内心。尽量按照自己意愿来生活学习。每天花在阅读、学习的时间真是越来越少。以前每天读英语、学编程、想做许多事情,但是我发现真实的自己是懒惰的、是怕麻烦喜欢安逸的、是不求上进的。
再形象一点要是在这样自我放纵点,我就变成了一个吃饭、睡觉、打游戏的“腐宅”。怎么会这样呢?静下心来,仔细觉察,内心隐隐有三种恐惧。
第一种,了解经济、金融让自己做更好的投资决策。现实是我并没有因为了解了这方面的知识受益,反而把钱弄得更少了。
第二种,为了获得别人尊重,想多读些书,拓展学识。我隐隐感觉到在别人眼里我只是一个善于辩解的人,只会空谈道理的人,我感受到来自别人的蔑视。
第三种,为了让自己更受欢迎些,我想让自己变得有趣些,想学游泳,想学钢琴,为了学习这些东西,我放弃了一些社交,我感觉自己更加孤独了。我真正想要的是结交更多的朋友,怎么得到的却是孤独呢?
为什么方方面面都在给予我负反馈呢?我明明做出自己认为最正确的选择反而得到的是负反馈。这些负反馈使得我怀疑自己选择的正确性,行动的动力被大大减弱了,有种越做越错的担忧。
其实哪里需要怀疑这些选择的正确性。读书不好吗?看高晓松的《晓说》,高晓松把历史讲的那么有趣,激发了许多人了解历史的兴趣。学习经济、金融没用吗?透过经济、金融知识能把一些事情看得清晰透彻。至于投资亏损,是自己学的太少,知道的只是皮毛中的皮毛。还太嫩,总想着不费力就能挣到钱。
毫不客气的说,我是个很矫情的人。当大多数人因为工作生活琐碎而缺乏时间学习的人,提倡用碎片的时间学习的时候,我其实是拥有整块整块的时间来学习得。我每个月休息的天数大于上班的天数,这是我的优势,可我把这优势利用好了吗?读英语只是读英语,不背单词,不精进语法;读书只是读书,不做笔记更不懂得勤于思考;想练好游泳却不吃苦练习……学任何东西都不容易。我连续学习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明明有大块时间可以学习,却非得拆成碎片。自以为在可自由支配时间上富余就不珍惜时间。
想起自己复读两年后才考上高中,坐在高一的教室里,我常常望向窗外另一幢高三学生的教学楼,和我同龄的学生已经上高三了,后悔那些荒废掉的大好青春啊,多希望生命能够重头再来一次。我明白了,眼下短暂的安逸,都在透支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