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那么发达,为什么还从中国请老师?
“新加坡不是教育很发达吗?据说他们的教育理念也先进。为什么还要从中国招聘老师呢?”爱动脑筋的孩子们总是会从思考中发现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你说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说,新加坡是一个非常出名的外向型经济的国家。所谓外向型经济,这里不单单指它依靠进出口贸易、金融等维持国家经济的高速运转。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新加坡经济发展、社会运行,很大程度要依靠“外劳”,即外籍劳动力(Foreign Labor)。
2015年尾统计,新加坡常住人口553.5万,其中包含新加坡公民335.5万、永久居民(PR)52.7万,其余均为外籍人士约163万。而这163万的外籍人士中,超过9成都为外来工作人员。也就是俗称的外劳。
众所周知,经济发展离不开劳动力。中国在过去的30年中的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得益于中国的人口红利。而新加坡本国公民和永久居民少,想要发展就得“借人”。因此,新加坡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引入外劳。外劳引进人数在2008-2009年左右达到高峰,2010年大选之后开始呈收缩状态,每年人数递减。
新加坡从中国引入外劳的时间大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虽然大家都知道每年我国都有很多人到新加坡去工作,但是大家并不清楚相对于马来西亚、孟加拉、菲律宾等国,中国并不是新加坡的外劳常规引入国。这个概念如何理解呢。我们通过数字来看,目前新加坡引入马来西亚外劳的比例是1:1,也就是说,一个新加坡企业只要雇佣一个新加坡公民同时可以雇佣1个马来西亚人。而从中国引入外劳的比例大约是1:11,也就是说一个企业要雇佣11个新加坡本地人才能雇佣1个中国人。
由于劳动力缺乏,在新加坡,不论各行各业(公务员和军队除外)基本都有外劳。教育行业也当然不会例外。
以上是从政策层面做简单分析。我们再从行业层面来看。
新加坡的学前教育在发展程度以及管理规范上要远远超过中国。新加坡有非常完善的幼儿园准入和管理制度。这个行业的多数被政府以各种面目或形式掌控(很多我们认为是民间资本投资的幼儿园,其实都有新加坡政府或者社会组织持股)。然而,相对于发展程度及制度的完善,新加坡在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方面起步却比较晚。在2012年之前,新加坡没有本国出产的学前教育本科生。幼儿园老师基本都是学前教育(preschool education)专业的大专生、中专生,还有很多是其他行业人士转行过来、或者是全职妈妈再次进入职场后担任。素质参差不齐。
新加坡的第一所培养学前教育本科生的学校是NTUC(新加坡职工总会)下设的新苗师范学院(Seeds)。但是培养范围也是非常有限,主要是接受系统内的教师再进修等。2014年开始,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南洋理工大学(NTU)、新跃大学(SIM University,前身为新加坡管理学院Singapore Institute of Management)等才逐步开设学前教育专业。
2012年开始,新加坡政府制定了新一轮学前教育发展计划,投入大量资金到该行业、兴建新的幼儿园、提高教师素养和职业技能。在这一浪潮推动下,新加坡对幼儿教师的需求量剧增。以最为代表性的NTUC First Campus和PAP Community Foundation来看,每年的教师需求量超过200名。在幼儿园教师中,基本上分为华文教师、英文教师。其中学前华文教师的需求量大约为总需求量的1/3左右。
这样多的人力需求,单单依靠新加坡本土出产的老师肯定是解决不了的。因此,新加坡的各大幼儿园、幼教机构每年都会从中国、马来西亚、台湾等地引入外籍幼儿华文教师(Preschool Chinese Teacher)到新加坡工作。其中,中国是主要的教师引入国之一。
不过,新加坡从中国引入学前老师的要求逐渐提高。学历方面,最低门槛从最早的中专提升到了大专。不但如此,新加坡幼儿教师资格主管部门社会家庭发展部(Ministry of Social & Family Development)对中国老师在大学期间学习的课程也有严格要求。对于一些核心课程,如果没有出现在老师的成绩单上,则老师无法通过MSF的L2认证,就不能教中班和大班的小朋友。
希望以上分析,可以帮助大家解答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