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到和孩子无话不说?(3~6岁篇)
上一篇我说到,“如何和我们7~8岁的孩子说话”的问题。
那面对小龄宝宝,比如3-6岁。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还不能说完整的话,是非观也很模糊。他们表达清楚一件事的能力很有限,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不成熟……怎么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呢?
我觉得,咱们当爹妈的,能为孩子做的,也就总结归纳为两件事——听他说,和陪他玩。
相比上了小学的大孩子,小龄宝宝有“大把时间”自由玩耍。这几年,需要我们花很多时间陪他们玩。
这个时代,大家都在谈论高效能,既然陪娃的时间都花出去了,为什么我们不花点“小心思”,让陪玩更高质量?
通过和孩子一起玩,了解孩子的更多真实想法,我推荐以下三种办法,简单又操作性强。
一,艺术陪伴。
每个孩子都喜欢涂涂画画。语言只是表达的工具之一,很多孩子可能不太爱说话。我们身边就会有一些这样的孩子,他们更愿意用画画或其他创造方式来表达。
另一方面,艺术更能触动到大脑深处和潜意识的方面,可能会替孩子说出,连他们自己都意想不到的“话”。
那怎么读懂孩子的画呢?听起来很高深,其实不需要多高的艺术造诣,和多年的心理学研究。在孩子创作的时候,我们只要“管住自己的嘴”,静静地在一边陪同就好了。
孩子上了幼儿园,接触了更多的社交环境。面对每天的“挑战”和变化,他会有很多的好奇和迷惑。这个时期又恰好是“画画”的敏感期,孩子很容易就投入到画纸中去“释放”情绪。
还记得我家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自中班起,风雨无阻地,她每天都会画至少一幅画,而且很少会有重复的主题。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真的是“疯狂作画”时期,画画的内容大都是围绕着幼儿园的生活,和小盆友的相处等等。
每天她完成大作后,有时间的话,我们就会交流一下。比如我“充满好奇”地问:“这个小朋友遇到了什么情况啊?”“如果你是他,会有更好的办法吗?……”听她说话的时候,尽力地去做到“不评论”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孩子就愿意打开话匣子,而且是主动说,比一放学被我们追着问“发生了什么事”管用多了。
二,场景游戏
平时带孩子玩,如果能组织一些主题性的,场景性的游戏,孩子会更有参与感。
比如我家儿子就特别喜欢玩“交通情景”,“火车轨道”,“超市购物”,“下午茶会”……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准备一些游戏道具,模拟生活场景。假装我们都是游戏中的主角,模仿人物的所想所做。
我们还可以故意制造一些小困难,借机来了解孩子在特定条件下的应对能力。比如,“开车路上遇到紧急施工现场,怎么办?”,“在超市结账时,发现钱不够怎么办?”。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引导他用正面的,积极的,有创意的方式来处理。
因为是用第三方的口吻,说教的意味明显减轻,孩子的心里负担自然小,更愿意和我们敞开心扉,说出真实想法。
三,绘本共读
书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绘本中的主人公,会经历各种意想不到的情景和困难,这一定意义上,拓展了孩子的生活半径。“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办呢?或者又有哪些更好的办法?”适时地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也能引导孩子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每当夜幕初垂,我们随手拿过一本绘本,膝窝里坐着小小的“你”,温柔的诵读声,配合着这样的场景,应该是每个孩子长大后回忆童年,最温馨的画面之一吧。
而且现在市面上关于幼儿安全方面的绘本比比皆是,上幼儿园前就可以多开展这方面的“预演”,“预防大于治疗”。
小龄孩子更需要引导,必要时候我们大人也可以提供具体方法。利用以上的三种方式,孩子不会那么抵触,也更容易听进去我们的“方法论”。而我们提高了孩子的社会能力,同时还拥有了一段段珍贵的亲密相伴的时光。
教育从来都是,而且也只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才能影响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