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青春差着一瓶玻尿酸
早上看日历,想起是大学同寝室一姐妹的生日,便打开了微信群祝生日快乐。其实,对于现在已经30多岁的我们来说,生日是一个比较尴尬的事情。“祝你32岁生日快乐!”这样话说来总不如“祝你18岁生日快乐!”来得痛快。因为30多的女人,被人@多次年龄,也并不是件欣喜的事儿。大家纷纷祝福之后,开始感叹时间荏苒、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突然有人说道:“哎,我都开始有了皱纹了,要准备去打玻尿酸”。我的天呐,原来我们已经到了开始要打玻尿酸的年纪了,我们的青春终于终在一瓶玻尿酸上了。
咬着牙,挨过青春,人生才能混成鬼样子。小的时候对于“青春”没有太多的概念。但总觉得,青春就是妈妈。在过去的老房子,爸妈的卧室有个很大很大的木衣柜,衣柜里有个横杆,上面挂了满满的衣服:羊毛呢、灯芯绒、格子布,每天都会看着妈妈站在镜子前比划她一件又一件的衣服,偶尔还会穿着高跟鞋在家里新铺的木地板上走来走去。老爸总会心疼地说:“这地板上的漆都被你的鞋跟子踩掉了。”我每次都嫌弃她(其实是羡慕):“哼,别照了,这么多衣服穿得过来吗?”我妈总是说:“这些衣服将来都是你的。”我竟信了。于是,每逢家里没人,我就偷偷打开衣柜,试着这些有一天将属于我的衣服。看着镜子里拖地的大衣,真的好想长得跟妈妈一样大。
爷爷去世以前,他书桌的玻璃板下面压着好几张老照片,有一张两人的全身合照印象最为深刻,照片是50年代照的,可能是因为时间太为久远,图像已经褪成青灰色。照片中女孩带着点惊恐,又有点害羞的望着镜头,上身穿着西式的婚纱,戴着头纱,下身穿着粗布格子的大棉裤。我想当时该是多么仓促的套上了这一身行头。身边的男子倒是神采奕奕,穿着一身中山装,风度翩翩站得笔直。这是爷爷奶奶的结婚照。记得我问过奶奶,结婚这么高兴的事情,您为啥都不笑啊。奶奶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我那时才16岁,这么小就让我大哥把我嫁人,我有啥好高兴的啊。
今年春节回家,未满20岁的妹妹神秘的跑来给我看她的手机图片。你看,这就是双眼皮手术前后的效果,我打算今年暑假去割个双眼皮。我问她,不怕发炎,不怕疼啊?结果人家早有准备,“我已经提前预约好了医生了,要排队的。况且,到时候做完了我就在空调房里呆着打lol,不出门就好了”。看样子,双眼皮已成了刚需,不剌个美式大眼,就像当年不打几个耳洞都会被寝室人嘲笑一般。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一个词叫“青春生猛 请勿靠近”。
格子衣、结婚照、双眼皮、玻尿酸......这些和青春有关的物件时过境迁后还有多少人会再次想起。但青春于我来说,真的并没有什么好追忆的。我的青春好像在一张张考卷上,一支支没油的圆珠笔上,又好像在一次次的逛批发市场买廉价衣服上,又好像在被HR把简历扔进废纸筐里,又好像在为了省钱在学校旁边的小美容院里做20块钱一次的光子嫩肤里,又好像在毕业分配到山区打开窗看着满眼荒山的哭泣里。那些《花季雨季》里校园场景,那些《真空爱情记录》的情爱故事,那些《奋斗》里的25岁买车,28岁当boss的励志故事,好像也从来没有没有发生在我的青春里。什么“时光荏苒,带不走我对青春的思念”我还真是感觉不到。
推荐一部喜剧片《歌舞青春》,青春电影真的不只是堕胎、出轨、三角恋。都说,如果你爱旅行,就多出去走走,那么你的青春就是一部旅行日志。如果你爱阅读,就多看看书,那么你的青春就是一个图书馆。我的青春感觉可以写成一部章回体,叫《胡虎虎的故事》。记得大学放寒假从家回学校,那时火车售票还不是实名制,几个票贩子排在窗口最前排,大批量的购买北上广的车票,实在看不下去的我对着票贩子大喊,“你们十几张十几张买票,后面的人哪里还有票啊。”票贩子瞪了我一眼,“怪你什么事儿”。当时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回击道,“票贩子还这么猖狂,你想干嘛。”人们开始应声而起,票贩子便赶紧趁乱溜走了。类似于这样事情,当然还有“市场勇斗小偷”“地铁强行让小青年给老人让座”等一系列的故事,这些跟青春有关的记忆被友人概括为“你应该没挨过揍”。
最近不知为啥民谣火了,赵雷、尧十三、马頔又开始重登人们的视野,大家追忆着昨天,畅想着明天,不论身在何方,都心系远方,怀念着青春。但我真的觉得,我的青春没啥好回忆的。如果非要对自己的青春有啥回忆和期许的话,我希望是,青春痘、胃都长在别人身上,胶原蛋白和胸留给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