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寻根记之十一

2019-10-22  本文已影响0人  卡夫卡的眼睛

敲门砖

        好久没有更新了。本来写这个系列文章就是抱着好玩的态度,没有想硬扣上一个掉书袋或者传播文化这样大而不当的帽子,所以随性而作,写得疏简或者密繁,本无关紧要,反正真正想看的人也不多。而要找些有趣的词,并且不是用百度一查就知道根源的,本就不容易。网络不但消灭了我们探寻知识的渴望,更固化了我们应该独立的思想,这不是件好事。如果你说,网络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敲门砖,我同意,但你得先听我说说敲门砖的由来。

敲门砖其实自古就有,是一件寻常人家常用的物件。古人不喜居高楼,并不是造楼技术达不到,而是那时候的人没现在多,城市化还很低,以农耕经济为主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大规模集中居住是不可能的,大多数人都是以家庭为单位住在一套靠近农田的宅院里。一般在起居的房子外面还有一个院落,经过院落,再上一段台阶才能进入厅堂,所以古人房屋里分为东阶和西阶,地道尊右,有主人行东阶,客人行西阶之仪。这还是一般人家住宅的结构,如果是富室贵族,还有照壁或称萧墙正对着大门,用来辟邪。院子的大小或进深则依实力和地位而定。相应的,大门的规模也不一样了,所以古人所说的门第就是看门的等级就可以窥见这户人家的地位和财富了。所以单论人均住房面积而言,古人一定是远超现代人,房住不炒绝对是理所当然的。

        房子大了也有问题,那就是不好把门叫开。特别是那种大户人家门高院深的,又没可视门铃又没电话,不用工具根本叫不开!你以为古人傻啊?早就有门环了好不好?早在有青铜器那会儿,门上就有叫做铺首的门环,就是兽头为底座口衔一金属环的那种,不过早期青铜器特别稀罕,跟现在的黄金差不多,大多数人用不起,随着铜器铁器产量增加,门环也在寻常百姓家里普及了。在这之前有没有人用砖敲门呢?应该有,砖应该最早秦朝就有了,秦砖汉瓦嘛!可为什么敲门砖这个词直到明清才流行呢?我的考据加上推断,不一定正确:逮至明朝之前,门环在民间是很普及的,因为它不光实用,而且兼具辟邪的功能,再穷的家庭,门上也会装个门环,无非是简陋点罢了。而到了明朝,等级制度空前严格了,这是事实,明朝以前,中国有过很长一段民主和自由空前繁荣的黄金时代。进入朱明,等级制度开始森严了,从门及门环的规制上可见一斑:据《明史》记载:"亲王府四城正门以丹漆金钉铜环;公王府大门绿油铜环;百官第中公侯门用金漆兽面锡环;一二品官门绿油兽面锡环;三至五品官门黑油锡环;六至九品官门黑油铁环。。。”那老百姓家可以用什么门环呢?肯定是不能用兽面的了,铜锡铁都不能用,那能用啥啊?我想不出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当时估计也搞了很多次集中清理行动,强拆了不少门环。

没门环门怎么开呢?最方便的当然是砖头了。于是有的人家专门在门边墙上挖个小洞,里面塞块砖头,旁边写上几个字:敲门专用,用后归位。虽然简陋但也实用不是吗?这还算想得周到的,也要取决于敲门者的素质,一方面可能砖头用完就扔,主人家也忘了添补,另一方面可能压根就没准备,为了防止这两种情况的发生,来访者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自己预备,去的时候带上一块砖头用来敲门,以免不备。当然了,你要提前在主人开门前把砖头扔掉,否则。。。先脑补一个画面,当主人打开门,看到一个并不很熟的人手里拎块砖头站在门口,会是怎样一个反应。。。

好了,估计敲门砖就是打那时候流行的。但别忘了,实际上我们通常把敲门砖的含义延伸了,比喻成一种投机取巧的工具,这个比喻又是怎么来的呢?这就要说到明清科举了。方是之时,科举作为士人进身之道已大行于世,要想做官必须经过科举之途,而科举考试完全就是考记忆力,以及生搬硬套的能力,只要你能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再用固定的格式写成一篇所谓的八股文,稳妥妥的拿高分!所以明·西湖居士《春游》中写到:"这是敲门砖,敲开便丢下他。我们既作了官,做诗何用。"鲁迅在《准风月谈·吃教》写道:“清朝人称八股为敲门砖,因为得到功名,就如打开了门,砖即无用。”由此看来,敲门砖一词其实是贬义的。而在当下,这个词竟也不分好坏的滥用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