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子:我期待重建语文课程体系

2020-01-06  本文已影响0人  田伯

想尽快了解一位教育友人吗?那么,最快捷、高效的方式就是走进他的课堂,观摩他的一节常态课。近十年的编辑历程,我认识了一大批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名优教师、个性教师,其实,我很想去观摩这些优秀作者的“课堂图景”,揭秘文字背后的生命光谱,但我一年又一年地“拘泥”于10平方米的编辑室。现在想想,是要质问“岁月静好”吗?

匡双林,网名匡子,从高中语文教坛滑行到小语课堂,这个“馊主意”是我提议的。从2018年春季应聘,到秋季上岗,担任该校六(2)班主任、语文教师。因为是老朋友,方便沟通,于是我把他列为“教育田野研究”第一位“研究对象”。


我们都喜欢他的语文课

2019年2月27日上午,如约而至,我到了道尔顿小学六(2)教室,观摩匡双林的随堂课《两小儿辩日》。道尔顿小学白校长、陈校长有兴趣一起观摩。

我喜欢像成都友人陈大伟教授那样观课,而不是听课。我挑选最后一排男生陈若谷旁边,以便近距离观察他一节课的课堂行为。在课前,即兴与他聊天。

“这节课,我陪你一起上匡老师的课。你叫啥姓名?喜欢匡老师吗?”我问。

“我叫陈若谷。姓名出自老子的上善若水,上德若谷。高中老师很有文化呀。匡老师会唱戏,会唱昆曲,很有才,我很喜欢他。他作文也写得很好,我在他的公众号上读过《母亲》一文,非常感动……”

课伊始,双林开始优雅地“掉书袋”。“你们知道《列子》这本书吗?”他从讲台上,向大家展示自己随带的《列子》《中国古代寓言菁华》等书,然后询问孩子们是否记得伯牙绝弦等故事。

在孩子们自由阅读数遍之后,双林与孩子们探讨全文有多少个“日”字?因为孩子们课前预习过,并各自把全文翻译成白话文,所以孩子们对于文本基本是理解的。

引导学生“断句”之后,双林问:“你会用一个字来概括全文吗?”

“辩。”某男生回答。

某女生接着回答,“争辩、辩论。”

“辩驳,因为有反驳的意思。”双林补充说。下一步,双林引导二男生分角色辩读。第一次,语气不足,双林说:“你们是友情对话,非辩论。”第二次、第三次,二男生渐渐有气势,博得了全班的掌声。

随后,双林和某一男生之间的“辩日”,孩子们都看得兴趣盎然。尤其在第二轮“辩日”时,双林即兴增加文言文句子“非也、非也”等系列句子之后,男生机智应对,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两小儿辩日,孔子不能决断。如果你们在现场,赞同谁的观点?你又会怎么解释?”有三四个学生的回答很精彩。

有的说,“这是地球自转的原因,而太阳大小是没有变额。”

另一位,被同学们称为“科学学霸”的说:“太阳公转的轨迹是椭圆形,长轴距离地球远,短轴距离地球近。”……

在这个环节,虽然这个班级人不多,仅19名,但多位学生的发言质量是很高的。这时,语文教师难免会有科学知识的短板。双林谈了太阳上午斜射、中午直射等观点。这里,其实可以按照“道尔顿制”理念,激发孩子们课后去自主探究这个科学小课题。课后,白校、陈校和双林等,在走廊里站着议课数分钟,白校长说:“我们说STEAM项目化学习,就可以从语文课延伸开来。这样的选题就在身边,不会很遥远。再者,小班上课方式,可以更加灵活而自由,比如孩子们可以围坐一圈,发言不用举手。”我则提议说:“让孩子们更多地参与模拟辩驳,花更多时间朗读、背诵此古文。”

“《列子》为什么用孔子来说事呢?”双林询问孩子们。他解释到,《列子》代表道家,孔子代表儒家,拿孔子说事,其实是想反驳一些儒家观点,拿孔子来“开涮”。

末了,双林要求孩子们以孔子口吻写一句文言文的台词。

一男生写道,“黄口小儿,岂不谬乎?”

一女生写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

我觉得这个环节设计很好,让孩子们以文言文的方式尝试表达。

随堂课,文言文主题课,刚能可以体现双林的古文功底和传统文化涵养。小学高段语文,确实需要有中学语文教学背景的教师参与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

在六(2)教室书柜上和双林的办公桌头,我还看到了《说文解字》《顾随中国古典诗文讲录(全集)》《逍遥游(熊逸)》《中古文学史论集(王瑶)》《李白传(李长之)》《杜甫传(冯至)》《中国思想史(程艾蓝)》《入声字诠(沈克成)》《不够知己(温源宁)》《演说经典之美(孙绍振)》等。

白校说,双林的语文课引经据典、博古通今,源头活水在于他持续不断地阅读。据我所知,他不用跟小语教师比较,就是在高中语文教师群体中,他也是属于“书痴”——他的个人藏书在5000册以上。

对于六(2)孩子们而言,他们遇见了小语教师中的“另类”,一下子激起孩子们的“智力挑战”,真是太幸运了。

“喜欢匡老师的语文课。”这句话,不仅仅对于当下,也许若干年后,孩子们依然会这么说。


曾经痛苦地想逃走

总体而言,《两小儿辩日》一课,双林上得轻松自如。这是一节润泽的课堂。课后,我和双林在道尔顿整理室,我们之间有40分钟的交流。我约请他回顾那半年的心路历程。

“2018年秋季,刚来道尔顿,我有一个多月的痛苦期。我曾经想‘逃走',但现在幸福感满满。”他第一次袒露自己的内心故事。

“为什么会有这个痛苦期?”我追问。

“因为有多个挑战:一是面对小学生,不知怎么教?二是要应对每一个‘强大’的家长。常常晚上十点还在接电话,早上开着车也要接电话。三是每天感觉自己忙得焦头烂额。尤其是我参加了几次学校语文公开课,低年级的觉得新鲜,可寻思自己是无法按照那个套路上的。”他概括性地这么描述。

“很惭愧,我把你推到这里,却没有给予你足够的支持和关心。”我嘀咕到。

“改变的契机是2018年10月中旬的一节公开课。作为学校新教师,一般需要执教一节公开课,我干脆选择‘《俗世奇人》的类比阅读'。这是我自创的一节语文主题课。《俗世奇人》是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分上下二册,共36篇。”

课前,孩子们已经提前阅读完《俗世奇人》整本书。在那一节50分钟的课堂上,双林从苏轼写给王庠的书信作为切入点,以“同类文章的对比阅读”之阅读策略作为教学核心目标,如他首选四篇“盗贼”的文章,让同学们来比较相同点、不同点。随后,四小组同学分别在整本书中挑选4篇主题文章,再比较文章的不同点。在50分钟的课堂上,研讨文本达到20篇,同时延伸到金圣叹点评的《水浒传》和当下小学生热门阅读文本的批判等等。

课后,白校长非常欣赏,她说:“我们需要这样的大语文课。语文课,不能拘泥于枝枝蔓蔓,需要大开大合。”她还推荐双林在市直语文双周活动中执教《走近鲁迅》专题阅读公开课。

《俗世奇人》类比阅读公开课,是双林开始自信地站立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他发现了自己优势和独特性。他说,个别小语课“思想不够感情凑”的套路不适合他,他的研究方向是“大阅读课”“审辩式语文教学课”等。

《走鲁迅》专题阅读公开课,在学校大剧院公开教学,我亲眼目睹那一节课的丰富信息量和图书馆课的新模式。在双林的引领下,孩子们开展“鲁迅”文章不同主题的阅读与探究之旅。

2019年1月的寒假,双林向班级发布散文、小说、历史、哲学、科技、政治寓言、电影等7大类14本书7部电影推荐名单,好多孩子都阅读了一本或几本好书(或电影)。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与《三体》《动物农场》《棋王·树王·孩子王》《秦谜》《苏菲的世界》等书籍对话,他们的阅读力、思辨力在悄然萌发中。

2019年春季学期,双林在每节语文课前5分钟举行“好书分享会”,让孩子们彼此分享整本书阅读心得。计划把每周1节的图书馆课,两周合并在一起举行“学生读书会”,安排主持人、暖场、主讲学生和小组汇报等,而自己从退居于“读书会听众”的角色。

当然,他也在探索“全班共读一本书”课程。留日学人李开元的历史学著作《秦谜》是他选择的。他的整本书共读备选书单还包括李开元《秦崩》《楚亡》和王鼎钧《昨天的云》。

2019年“六·一”的第二届道尔顿小学校园戏剧节前,他构思了两个主题:其一,模仿都德《最后一课》,创编民国抗日版的北大、南开等名校的《最后一课》;其二,以美国制宪会议历史事件为核心,结合《独立宣言》起草等重大事件的历史剧。我觉得两个主题都很有价值,其中某一主题可以留给下一届班级,而美国独立战争历史剧可以做成中英文结合版的话剧。

毕业前夕,双林和戏剧课李老师合作的《最后一课》演出博得广大师生、家长的好评!我错过了现场观摩,但我听到多位老师讲起“谢幕,那精彩的瞬间”。在双林《毕业不能没有戏》课程叙事中,他这样写道:

“随着剧情的演绎,我的心逐渐放下,那些调皮的孩子,一下就专注起来,全心去塑造自己的角色,我在舞台一侧看着欣慰无比,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当最后一曲《少年中国说》响起的时候,我才发现,所有的家长和老师们,全部起立,掌声经久不息,我还看到,有家长用纸巾在拭泪……悬着的那一颗心,终于放下。我和李老师,开心不已,我们相视一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一台戏,从开始到结束,历经太多,自然也收获匪浅。我相信,这台戏,是我和李老师留给学生最后一课,将伴随他们走得更远。而我,正是这些小确幸,陪伴我走过了十年杏坛光阴,让我感怀不已!”


他会是未来的语文名师

“不出两三年,他会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语文名师。会有好多家长想把孩子送到匡双林门下受教。”道尔顿白校长这么认为。据说,白校长“看人很准”。温州市实验小学的“十年黄金期”,一大批名师涌现。遇见好多名师,他们会聊起白校长的“赏识与激励”。

双林说:“记得去年应聘道尔顿时,白校跟他说过,‘你的心有多大,我们会给你提供多大的舞台'。”从高中教师到成为小学教师,他已经实现“软着陆”,找到了存在感与价值感。做教育拥有创造空间,才有成就感与幸福感。双林曾先后在两所民办高中工作,白班、夜班、周末班、寒暑假班连轴转,他的时间被高考所挤压。记得,我邀约他参加系列名家教育沙龙,他时常出不来。在他向《温州教育》投来的文稿中,我时常读到他对于高中生“回天无力”的失望情绪。在小学,他看到了孩子们眼神中透露出来的求知之光,而不再是高中生那种迷惘之神情。

双林应聘道尔顿小学,没有毕业证书、职称证书和荣誉证书等资料,只有6月份试课一节。他为人比较纯粹而“不懂江湖之道”。我记得2017年4月,我带他去见白校时,他个人简历、发表文稿等资料都没有带。

双林并非中文科班出身,他毕业于西安某高校美术系,但他的语文素养超过了好多中学同行。我的这种判断也许非常感性、鲁莽,但他的人文阅读视野令我震撼!当我提及某书时,他回应:“我读过,还有另外一本可以推荐。”作为85后的他,说年少时,就跟着私塾教育背景的爷爷读古文《孟子》,幼时背诵《增广贤文》,小学阶段读线装繁体竖行的《三国演义》,叔叔也是中学语文老师。在双林的中学阶段,他已通读了叔叔的大学中文教材。难怪,他的母语底子非同一般。

我认识双林有8年多时光,其中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温州中通国际学校参加“教育方桌”傅国涌先生专场沙龙中。他那时在乐清某民办中学任教,老大远赶来参加,手里捧着傅先生好多著作要求签名。他的文章很不错。后来,我把他推荐给傅国涌先生。在傅先生举荐下,双林在《教师博览》开设“红楼梦中的教育”专栏。2018年4月,华师大编辑朱永通来温,我邀约《温州教育》核心作者十余位座谈个人专著出版笔会,双林带着《红楼教育学》提纲参加。

“从文本出发,运用文本细读、精读的方法,再以一线教师的身份,并结合中国古代教育理论,挖掘红楼梦中的教育现象。诸如家庭教育、语文教育、美术教育、应试教育、家风等各个角度,写成系列文章。”这是他2020年拟出版的《红楼梦中的教育学》一书的基本定位。该专著的文章标题有趣而好玩:家教类的有《家政是个好父亲》《宁国府的家风》;课堂类的有《林黛玉的家庭教师》《薛老师的美术课》《大观园里少了一节体育课》;理念类的有《贾老师也不是一无是处》《北静王的教育理念》;设想类的有《假如你到红楼梦里做班主任》《最好的语文课代表》;传统类的有《宝玉“高考”》《最好的职场导师》……

他是《温州教育》专栏作者之一,但因版面有限,常常忍痛割爱,无法常发。他手头有好多写作计划,比如傅先生私授的《教育相遇论》专著,参编《发现古文之美》著作,参与傅先生《与世界对话》课程研发文本等。

2018年底,我在策划孙诒让教育思想研究会暨浙南百年名校联盟成立大会时,邀约他协助起草文言版的《致敬先贤,重塑教育》联盟行动宣言,短短两个多小时,他大笔一挥,便成佳作。

一年多的小学教学时光,他已经如鱼得水,教育创造力在迸发,教育写作力也在增强。他说,他将书写“全科阅读”儿童课程叙事,作为近一、二年教育写作的重心。因为真正的教育写作是以儿童为中心的,书写面向未来的儿童故事和课程叙事,会给予这个时代的教育同道人更多的思想启迪。

每次,遇见双林,他总会讲述他最新的教育新思路。他说,目前已经架构了小学整个语文新体系,不仅有课程提纲,而且还有学生学习材料。他发来《午夜彗星:新文化先驱王思玷遗作集》书影,颇为自得地留言:“这是王鼎钧书里提及的书,温州各大图书馆都没有,但我手里有一本。这些实物,都能成为孩子触摸的教材。”

道尔顿小学在公众号里专门为他开辟专栏,取题目为《匡语匡文》。目前,学校公号已经推送了《作文辅导从什么时候开始》《如何挑选一本好书》《如何检验孩子的阅读?》等三篇文稿。

“道尔顿小学的孩子眼里有光。”我清晰地记得,我带他第一次走进小学校园,跟白校长碰面时他说的一句话。他从民办应试高中突围而出,开启小学教育新生活,我觉得他的眼里有了更多的“理想之光”。

2019年12月1日,中国第六届南方阅读论坛在青岛中学举行,他作为傅国涌先生国语书塾“与世界对话”课程探索者之一,应邀作《与苏东坡对话》研讨课。他的课围绕苏东坡被贬黄州、三咏赤壁为核心,让学生们近距离地了解苏轼的人生历程与心路旅程。课前,八年级学生需要提前阅读近两万字的文献资料,包括诗词、文言文、学术评论文章等,古今中外,文史哲艺,皆有涉猎。课后,他在朋友圈写道:“此次青岛之行收获很多,但我始终明白一点:我永远没有领导、师友和同事们说的那么好。一路走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依旧还有很多路要走,有不少河要漟,更多的山要翻。谢谢同事、友人为我青岛之行的付出和指教,谢谢道尔顿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他还是一位孝子,他的母亲前年不幸因病离世,双林在个人公众号“匡言匡语”不断地发布《母亲的最后时光》系列长文,让人想起野夫巨著《江上母亲》。

他多才多艺,会吟诵、擅昆曲、好书法。哈哈,我私封他个“道尔顿首席才子”。揭秘一下,他目前啥职称都没有,但白校长说他将来会是道尔顿特质的“风格教师”。

他是江西人,来温州“闯江湖”,从乐清虹桥,到瑞安,再到温州市区。天道酬勤,术业有成,娶妻生子,安家落户。

2020新年元旦,他写下了这么一段话:“永远逝去的2019:愧无业绩报师友,幸有诗书慰寂寥;已经来临的2020:事冗书将零碎读,时来花自整齐开。”

祝福双林!


田野研究手记:专业素养成就专业魅力

在我走进六(2)、四(2)教室,调查孩子们第一喜欢的功课时,有多位孩子选择了“语文课”。一年多时光,双林成为孩子们眼中的偶像和魅力教师。“好多孩子说话、演讲方式都像匡双林。”

双林从高中教师转型为小学教师,时间虽短,也许小学教学技术没有一般教师成熟,但“道甚于技”,其语文学科素养远远高于了好多小语教师。

如何成就教师魅力呢?其实秘诀仍然在于潜心修炼,提升自己的学科专业大背景。语文教师而言,人文阅读视野、文学赏析水准和写作能力是三大基石。因为年复一年地与小学生对话与交流,我们的语文教师不能在忙碌中让自己的知识“小学化”。

当一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勇敢一跳,跟小语同行一起开启“大语文”航程时,全新的课程版图会被描绘。其实,我们如果超越当下时代的局限,超越当下熟悉的教研体系,从百年中国语文发展史,以及中国古代、近代传统国文教育史,乃至全球母语比较教育研究的视角,我们去设计、构建全新的母语教育课程体系,会有许多大胆的想法与创意的计划。

假如,语文教师有诗人的天赋与专业的写作背景,会引领孩子们在与“春夏秋冬”四季的生灵对话,那么校园中将会弥漫“奇思妙想的儿童诗”。

假如,语文教师有写诗填词的古典文人专业背景,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如七岁的骆宾王写出现代版的《咏鹅》古体诗。

假如,语文教师文史哲兼通,那么我们的孩子在小学高段整本书共读中,将会发现“少年梁启超”就在培育中。

……

无限相信孩子的潜力,但,一所面向未来的理想学校需要有更多拥有学科专业精神、学科专业素养、学科专业尊严的“学科传教士”。漫漫从教之路,潜心育人,其实重要的前提仍然是不要放弃自我的修炼之道。

每个人的容颜在无情的岁月面前,走向衰老,这是不可阻挡的。但内在的修炼,会让个人的知识、气质和精神魅力不断焕发。

共勉之!

2019年3月4日初稿

2020年1月5日修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