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社坚持写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

学会独处,是人生的第一课

2020-07-16  本文已影响0人  一鹿知秋

对控制体验品质能力最大的考验就是,一个人在独处而没有外来需求帮助他组织注意力时,采取什么对策。工作、跟朋友相聚、欣赏戏剧或演奏时很容易专心,但当一切都只能依靠自己时怎么办?独自一人,灵魂的黑夜渐次降临,我们是否疯狂地企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或者我们能找到不但充满乐趣,还能帮助自我成长的活动?

** 一个人若永远不觉厌倦,不需要靠有利的环境替他制造乐趣,就已通过了创意人生的考验。**

学习运用独处的时间在童年时期就很重要。十来岁的孩子若不能忍受孤单,成年后就没有资格担负需要郑重其事准备的工作。

很多青少年放学回家,丢下书,吃些点心,就立刻抓起电话跟朋友联络。如果电话没什么好聊的,他就打开音响或电视。即使看书,也不会看太久,做功课代表把注意力集中在相当困难的资讯模式上,甚至最能自律的人早晚也会丢开书本,去寻求更愉快的意念。但快乐的意念并不是呼之即来的;相反,我们的心灵更容易被阴森的梦魇所侵占于是,青少年开始烦恼自己的外表、受人欢迎的程度及前程。为了免于遭受打扰,他们就必须把心灵填满。读书并不能发挥这种功能, 因为它太难了。青少年为了逃避混沌的黑暗,几乎什么事都愿意做——只要无须消耗太多精神能量即可。听音乐、看电视或找朋友打发时间,都是最常见的解决办法。

学习独处

我们的文化对资讯科技的依赖越来越深。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必须熟悉抽象的象征语言。几代以前,一个不能读、不能写的人,还是能找得到收入不错又体面的工作。农夫、铁匠、小商人都可以借着向老师傅拜师学艺,习得一门手艺,并不需要接触象征的系统。但今天即使最简单的工作也得靠文字的指示,较复杂的工作更需要专门的知识, 而且唯有靠自己摸索。

未曾学习过控制意识的青少年,很可能会长成不学无术的成年人,他们缺乏在资讯充斥的竞争环境里求生所必需的复杂技巧。 更糟糕的是,他们不知道如何享受生活的乐趣;他们更没有养成寻求挑战、激发成长潜能的习惯

不过学习独处,并不局限于青少年时期。 可惜有太多成年人一满二三十岁——充其量到40岁,就自认为有资格缩进既有的窠臼,好好休息一下了。他们付出了足够的代价,学会了所有的求生伎俩,就以为从此能在人生汪洋中厘清航行方向。这些人的内在纪律并不坚固,一年年松懈下去, 精神涣散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事业不尽如人意,健康江河日下,人生的浮沉累积成一大堆消极的资讯, 对心灵的平静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 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如果一个人不能在独处时控制注意力, 就不可避免地要求助于比较简单的外在手段: 诸如药物、 娱乐、 刺激等任何能麻痹心灵或转移注意力的东西。

这是一种退化的反应,并不能带你前进。在成长的同时享受人生,就是从人生必然会出现的精神涣散现象中,创造更高的秩序形式。换言之,不要把新挑战看成需要压抑或逃避的东西,而是一个学习和改善技巧的机会。肉体的精力随年龄渐长而衰退,这代表我们应该把精力从操控外在世界的野心,转向对内心的真相做更深入的探讨;这也代表我们终于有时间读普鲁斯特的小说、学下棋、种兰花、帮助邻居——如果我们觉得这些事情值得追求的话。 除非早已养成善用独处光阴的习惯,否则这些事情都是非常困难的。

这种习惯越早养成越好,而且永远不嫌太早。 如果一个人能随心所欲地进入心流,不受外在条件限制, 就已掌握了改变生活品质的钥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