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本绘本看待孩子“犯错”这件事
资深儿童绘本购买者一定不会错过两本书—— 《大卫,不可以》和《我不敢说,我怕被骂》。这两本书分别讲述着两个熊孩子的故事。
大卫应该是让所有妈妈都会头疼的男孩子,他爱爬高去鱼缸里掏鱼、偷吃饼干,玩得脏兮兮的满屋子走,洗澡还把水弄的到处都是,吃饭要玩食物,睡觉时间到了还在床上跳跃扮演超人……简直就是一个混世魔王,他犯的错误是每个男孩子的升级版,我家仔仔一周岁就能听明白看明白大卫在做什么,大卫做的都是平时大人们不让他干他不敢干的事,大卫成了他的反面“英雄”。每次看大卫犯错误,他都很开心,大概是自己行为上得不到满足,但是看大卫使劲闹腾,心理上得到了释放,这就好像在看一个反叛的英雄在挑战规则、挑战权威一样爽快。当然大卫最后收获的是一句句妈妈生气的吼叫——“David ! no !”和被罚面壁思过,趾高气扬的小英雄也落下了伤心失落的泪水。
《我不敢说,我怕被骂》中的二号熊孩子莫伊拉撕破了袜子,把袜子藏了起来,偷偷把吃不掉的梨扔掉,把吃不完的饭喂小狗,尿湿了妈妈的婚纱后把婚纱也藏起来……大概是因为女孩子的心思更为细腻(没那么“缺心眼”)。意识到犯错之后,她会惶恐害怕,担心被爸爸妈妈骂,而把坦白错误的话“咽”了下去。故事很形象地说,莫伊拉觉得肚子要爆炸了,它藏了太多的小秘密,就什么东西都吃不下了。
两本绘本用了大篇幅的内容讲述熊孩子犯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错误,小朋友不管是抱着“幸灾乐祸”还是“感同身受”的心情去看,都能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而这两个故事的结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卫,不可以》 在大卫哭泣的时候,妈妈张开手臂说“宝贝,来这里”,随后抱住了大卫,说了“大卫乖,妈妈爱你”。大卫在妈妈的怀抱里感觉很温暖,让人安心的爱意使伤心的情绪烟消云散。《我不敢说,我怕被骂》在莫伊拉承受不住隐瞒错误的压力大哭,向爸爸妈妈坦白糟糕的一天时,爸爸妈妈都抱住了莫伊拉,亲了亲她的脸蛋,还给她又准备了点心。
故事的结局是错误被父母原谅,犯错的孩子的心情由阴转晴。书里并没有突出熊孩子爸妈是如何循循善诱、引经据典、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的,也没有告诉我们,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教育之后再也没有犯错,成为了一个人人夸奖的乖孩子。是孩子,他们就还会继续犯错。只是在父母的温柔对待下,大卫不会因为妈妈的“NO”而变得叛逆,莫伊拉不会因为怕被骂而不敢承认错误。作为孩子,他们的错误被接受和包容,使他们的内心保留着纯真和爱意,没有逃避、恐惧和抗拒。这样的能量在他们的体内生根发芽,当他们不再是熊孩子之后,他们懂得了担当,学会了大方地表达爱。和谐的原生家庭带来亲密的亲子关系也会成为他们组建新的家庭的模板。
我反复地思考着这个结局。想到了很早之前看过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有一期吴镇宇不同意儿子费曼出去玩。费曼贪玩还是出去了,结果失足落水被工作人员救起。费曼被救起后因为害怕被爸爸骂,不敢回家。都能猜到,爸爸一定会说“我早就说过不让你出去”、“我就知道你会出事”。但除了教育,吴爸爸告诉他“以后你受了伤,一定要让我知道好吗?”这让我对吴爸爸肃然起敬。在高校当辅导员的时间,我见过学生因挂科退学警示,被家长训斥后选择跳楼。看到过学生犯错后,坚决不同意告诉家长,否则就要走向极端……当小熊孩子成为了大熊孩子,孩子与家长在犯错问题上认知的冲突,使他们成为了“敌对”关系。这里可以展开的点很多。我仅就从家长角度看待孩子“犯错”这一点谈谈我的看法。
我在大学的时候,面临司法考试(通过司法考试等于是法学生工作的“敲门砖”,当时如果过不了司法考试,就无法从事大部分法律相关的工作,只能再备考一年),当时觉得考期将至还记不住很多知识点,压力很大,于是边哭边打电话给妈妈,妈妈说“一定是你上课没好好听,你没用心……”,她长篇大论的教育我一句都没记住,反而哭得更伤心。我觉得自己是孤单无助的一个人,被推向了对立面。之后类似的经历还有很多,父母凭借着更多的“阅历”不断地传递他们认为正确的。很多时间我觉得跟父母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沟通上的鸿沟,有时宁愿选择自己承受,也不愿和他们交流。这段经历算不上犯错,好像有点跑题。但我想说明的是是什么让孩子把父母排除在支持自己的一方。大概就是父母缺乏对孩子内心声音的倾听吧。倾听,是一种有巨大功效又不需要很多技巧的方法(但其实又是需要有很多技巧的),赋予你的耐心和专注度,鼓励孩子把话说完,是你获得孩子信任的最好方式。不要认为孩子就一定没有是非观,他们的恐惧和逃避恰恰说明他们知道错了,对待小朋友可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对于大朋友最重要的不是翻盘错误,而是陪伴。
另外,要让孩子意识到,同时也是家长自己首先得意识到,行为和人的本质是两回事。我们的批评都只针对发生的事,而不针对人本身。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其实是伟大且没有原则的,通常嘴上再怎么狠也不会因为孩子犯错而抛弃孩子。即使孩子犯了天大的错误,父母还是愿意敞开怀抱为他开脱,自古以来就有“亲亲得相首匿”的豁免条款。但是父母很难让孩子体会到这种天然的爱所给予的安全感。因为嘴上,父母总是要把最恶毒最无情的话抛出来,把自己的负面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你这样做对得起我吗?”、“生你真是到了八辈子霉”……
所以,让我们回想绘本上温馨的画面,温柔地抱抱犯错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