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个轻松影响他人的细节|我选8个最实用的告诉你
2017-08-27 本文已影响123人
淡蓝色s
世界百万级畅销书《影响力》的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联合另两大说服术权威推出重磅新作《细节:如何轻松影响他人》。这本书中不断强调的是一条非常简单的道理:当你打算影响他人行为的时候,最微小的做法改变,往往能取得最显著的成效。这种“小改变、大影响”的过程可称作“四两拨千斤”的影响策略。书中提到涉及职场法则、商业秘密、人际交往、个人提升等方面的52个工具中,我最推荐以下8个。
52个轻松影响他人的细节|我选8个最实用的告诉你1.如何化敌为友
职场瞬息万变,昨天的竞争对手可能在今天就变成了同事。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只需对情境做一个小小的改动,人们就会更加愿意敞开心怀,帮助并接纳那些一度被自己视为“外人”的人。
方法:当你需要鼓励大家联手合作时,把重点放在他们的共同身份上。此外,还应该关注那些共有的、却在其他群体中极为少见的相似之处,寻找那些“非比寻常”的共同点。通过适当的调整,长期以来的死对头或许就变为完美的合作伙伴。
2.推迟一点儿会更好
有时候,当我们试图说服别人去做一些他们“应该做”却未必“愿意做”的事情的时候,本来挺好用的影响策略却不起作用了。没能成功说服他们的一个最常见的,也是最简单的原因就是:人们知道应该改变自己的行为,只是不想“现在”就做。
“未来绑定法”:你需要对惯常的做法来一个微小的却很重要的调整:当你想要说服他人接受某个改变的时候,不要让他们立即就改,而是把改变放到未来的某个时段——当然,前提是这个改变对他们有好处,而且符合他们的价值观。
面对“遥远的未来”的请求,人们不大会去想“愿不愿做”的问题,而是更容易问自己“应不应该做”。当人们发现请求符合自己的价值观的时候,他们就会更容易答应你的请求,并且遵守承诺。
3.如何克服拖延症
谁都有犯错严重的时候,无论是多锻炼一点儿,还是启动一项新研究,或是日常的做家务。在这个繁忙的信息过载的世界里,就像拖延那些“不想做的事一样”,人们对“想做的事”的拖延倾向也逐渐严重。
研究者通过实验证明:对时间期限做一个小小的改动,能产生非常可观,而且是违反直觉的效果,大大提升了人们完成任务的可能性。为了让目标受众响应你,不要把时间期限放得很长——以为长期限会让你的提议变得更有吸引力,这是个错误的想法,相反,应该把时间期限大大缩短。
4.把潜力变成现实
假设你希望自己能在招聘面试或升职选拔中脱颖而出,你是应该强调你过往的经验和出色成绩呢,还是应该把重点放在自己的潜力上,向面试官指出你将来能够获得的成就?
根据说服科学家的观点,你应该强调未来的潜力——因为在决策者看来,能出色完成某件事的潜质往往比已经在这件事上取得过出色成绩更重要。换言之,潜力往往会战胜事实。这是为什么呢?一个潜在的原因就是现实已经发生了,完全是确定的。而潜质可以勾起人的兴趣,进而让人们更加留意。
因此,在求职或者申请升职的时候,更好的做法是先强调自己以后在这个新职位上能做出哪些成绩,而不是立即摆出之前的成就。这样,你就有可能引起面试官的兴趣,他会更专心的看你后续提供的关于你实际业绩和工作经验的信息,你获得对方青睐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5.为互助留出余地
有时候,好事情过了头,也有可能变成坏事,就连助人为乐也是如此,而最为关键也是最正确的做法就是“为互助留出余地”。
想要从职场中的给予行为中得到最大的益处,需要两个很小却至关重要的步骤:
首先我们应该大方主动地在工作中帮助他人。要注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第一个行动。第一个出手相助会激活互惠原理,并因此增加未来的互助次数——对于职场中的共同成功,这个因素至关重要。
第二,要把你提供的帮助或有价值的信息做个定位,把日后对方可以全力回报你的可能性凸显出来。可以尝试用以下三种应答方式来回应对方对你的感谢:
1.“能帮上你的忙,我很高兴,因为我知道当一个人需要帮忙的时候,别人的一双援手是多么有价值”
2.“不客气,同事之间理当如此。”
3.“没关系,因为我知道如果需要帮助的是我,你也会这么做的。”
6.如何获得帮助
科学家认为,想要求助的人往往低估了对方愿意帮忙的程度。他们通过实验发现,提出帮助请求的人会把着眼点放在对方同意帮忙后所花的成本上(时间、精力、金钱),同时却很少考虑对方要是拒绝提供帮助的话,会产生哪些社会成本(尴尬、面子、内疚感)。因此,当你纠结着要不要开口求助的时候,你很可能低估了对方愿意帮忙的程度。这样一来,你的工作效率或目标很可能会受到影响。
得不到帮助的另一个原因是那些做好了准备、愿意帮忙的人也会高估了别人开口求助的可能性——因为他们错误地以为,既然没人开口求助,就是人家不需要帮助。
所以,想要获得帮助,最好的做法是……尽管开口!
7.如何激励他人及自己完成任务
一件事情取得的进展可以用两种方式描述:你已经走完了20%的路,或者你还有80%的路要走。对任何一个想要说服他人(包括自己)完成任务的人来说,哪个说法更能激励人完成任务?
说服科学家认为,要是把注意力的重点变一变,人们完成任务的干劲儿就会变得更强。
在早期的时候,把目标对象(或你自己)的注意力引导到已经取得的少量进展上,而不是盯着尚未完成的较大数字。因为在执行任务的早期,盯着小数字能够唤起人们尽可能高效做事的欲望,行动看起来会非常高效。
不管目标是什么,当进程过半之后,你需要把激励的方法做一个小小的调整。一旦进程过半,当反馈聚焦到剩余的少量任务上时,人们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就会变得更高。
“小数字假说”——无论在哪个阶段,反馈的重点应该始终放在较小的数字上。
8.从他人的错误中汲取教训
那些能把坏事变好事的逆转高手,令人肃然起敬。扭转错误,让它开花结果,这样做的方法很多,一个化险为夷的简单方法是:去想想他人曾经犯过的错误。
大规模的成功,极少能归结为单某个单一的因素。但错误不是这样。一个错误——无论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还是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或是对盈利前景抱有幼稚的期望——能把一切摧垮。
与正面信息相比,人们更容易注意到负面信息,也更有可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或运用这些信息。负面信息也更容易被人记住,在决策中占的比例也更高。
观察他人的错误,你更容易看出毛病在哪。因为他人的错误与你无关,你不会被自我辩护蒙蔽了双眼。因此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对你很有好处的学习工具。
列一张“别人做过的错事”清单,经常去参考它,当需要做重大决定时,有系统有组织地运用它,这是一个能带来大收效的小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