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现在的工作还满意吗?
目前的工作状态,不是我想要的。虽然做得也还行,但没有太多成就感,也不知道未来发展会怎么样。想有一份真正热爱,比较有前途的工作,但是却不知道做什么,感觉很迷茫。
我相信,以上要么是我们当下的状态,要么是我们曾经有过的状态。
初入职场,发现学校所学与社会差距过大,不喜欢这个行业,想要去转行;一番折腾从零开始,好不容易换到新的岗位,又发现有些不堪胜任,力不从心,只能想尽办法去提升;摸爬滚打等到人到中年,又遇到了工作的天花板,诸如此类的,在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让人忍不住吐槽:生活真的有些咸。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事业有期许,而当下工作,可能无法承载这样的期许,所以我们才觉得“不喜欢”或时不时感觉“很迷茫”。
今天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这个术语:冰山模型。觉得说的特别好,于是百度了下:
冰山模型冰山模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也是非常显性的,容易被外人直接看出来的,所以“冰山以上部分”包括了知识、技能,它们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园园是我的前同事,她以前从事内容运营的,但是园园不太喜欢,觉得每天坐在电脑前写文章做活动太过于枯燥。她的性格比较外向,在公司跟大家相处的都比较愉快,在一次公司内部转岗中,她申请到了商务这一职位。刚转岗那会,因为工作内容是偏销售性质,有比较明确的KPI考核,前期需要熟悉很多产品信息以及报价,谈判,合同等陌生的内容,园园每天都觉得信息量很大,来不及消化吸收,每天下班了常常感到慌乱和焦虑,这让她有些挫败感。
私下她也问过我几次了,是不是转岗不合适,跟自己不匹配呢。我安慰她,你学习能力强,不要太担心,多接触些日子,就会上手的。她后面也通过认真学习,像在线学习一些课程,看销售方面的书籍,直接跟有经验的同事请教,结果不到一个季度的时间,她果然就跟上了节奏,业绩也是稳步直升,慌乱跟焦虑也早就烟消云散,商务的工作,不用说早已经得心应手了。
园园的商务知识及技能就是通过学习来获得的。
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价值观、性格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价值观,是你判断一件事物的标准。
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年头,为了博取流量,标题党,擦边球,夸大宣传,大肆盛行。写出的内容其实自己也知道,对用户根本没有实质的价值,但为了赚钱,有流量就行。这样的工作,时间长了,很难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做的久了,自然而然就会积累矛盾跟产生纠结,觉得这样的工作意义何在。其实这就是有悖于我们正常的价值观了。
性格特质是个人的行为偏好。
比如像上面提到的园园,就是外向的性格。她在做内容运营的工作时,做的不开心,觉得很心累,就是因为这个岗位跟她的性格特质不太匹配。但是从事商务工作后,她的性格特质得到了充分发挥,新的岗位经过学习后,能蹭蹭蹭的带来业绩,做起来别提多带劲了。
动机,根据麦克利兰的理论,分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和亲和动机。
成就动机,喜欢挑战一些需要够一够才能达到的事情,以此获得成就感。
权力动机,善于管理团队,领导他人,用自己的能量影响着别人。
亲和动机,更倾向于维护团队关系,在融洽的工作氛围里工作。
我们所谓的对工作不满意,用这个冰山模型来解释,理解起来就是:也许是自身的知识跟技能还没有达到工作所需,所以做起来会有些焦虑和不开心;或者是价值观不认同,以至于做起来有种负罪感和纠结感;也可能是性格特质不一样,外向的人让她安静独处工作,上班像上坟,每天很折磨;还有可能是动机不统一,工作不能让她找到认同感,只好浑水摸鱼提不起热情。
一份好的工作,如同一个好的人生伴侣,相处越久,越来越默契,彼此都能成长。
而一份不满意的工作,如鲠在喉,上不去,下不来,让人焦躁不安。
经过这样一梳理,你对自己现在所做的工作有没有更深入的理解,是否满意呢,欢迎友友们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