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端基础

《架构师训练营》之技术方案与手段

2020-07-01  本文已影响0人  anOnion

极客时间《架构师训练营》第四章学习笔记

这一章的学习笔记很可能与课后作业高度重合了,所以我不再泛泛列举各种互联网应用了,就写写我自己所在项目里,架构演进的一些故事吧。当然,我所在的只是一个很小的公司,项目也很简单,并没有发展出令人惊艳的复杂架构,而且很多技术可能就是用错了,雅俗共赏吧。

项目背景

18 年初我所在的开发组突然得到领导通知,要起一个新的 web 应用。当时并不清楚具体缘由,只是隐约听说原先架构成本过高已无力支撑产品上线。我们确实受够了之前那个华而不实的系统架构,但是要自己搭建一套新事物,似乎也是强人所难:除了一些朴素的 java 知识,整个开发组没有一个“粗通”架构的后端;前端也极为原始,几乎没人接触过三大框架——React、Vue 和 Angular;CI/CD,更是无从谈起。然后,领导还是下达了指令,搭建一个叫 E-pub 的招聘系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具体业务介绍我就免去了)

项目初始阶段

项目初始阶段的人力安排是:一个兼职的不写代码的 Manager,以及包括我在内的三个底层开发。组织上的要求是在 AWS Lambda 上跑服务。当时的调研了解到 Java 在 Lambda 上性能很不理想,所以我们选择了 Nodejs 为开发语言。前端是 VueJS,后端框架选择了 ExpressJs,数据库是 AWS 的 DynamoDB(组织上指定的 DB)。一个全栈 JS 的开发项目就这样简简单单地达成了。。。

No. 0

第一版上线

第一个版本的项目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架构,更像一个用于验证原型的系统,简单的决定了技术栈之后,我们写了一个 JD 页面就上线了(绝大多数代码都是框架自带的)。我们被组织上要求使用 AWS Lambda,所以基础设施上可操作性不大,仅仅订阅了一些 AWS 全家桶的服务就上线了:

得益于云服务商提供的应用,架构还有点像模像样了。

No. 1

第二版

第一版上线后,发现这种架构很便宜,一个月就几十刀的开销,相比之前的项目每月空跑就要大几千刀,所以组织上初步认可了我们的方案,功能一下子就加上来了,连续迭代了几个月。

很快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NodeJS 真难用!但是,Lambda 上跑 Java 框架太重了,也不适合我们。我们把眼光放到了 TypeScript 上,它自带类型系统,还完全兼容 JS,是我们重构项目理想的选择。然后花了几个礼拜时间,我们从 JS 切换到了 TS,还换了后端框架——NestJS。

第三版

完成 JS 到 TS 的重构后,我们的业务还在不断增长。当然,并不是因为卖的好,而是设计者无脑给出了很多需求。这里就不细谈这种烂事了。

很快我们就有了五六个子业务线,开发人员也到了 15 人,各种功能各种依赖被添加到了项目里,Lambda 开始报警了:lambda 的上传 size 有限制,冷启动时间也有限制,我们超标了。拆分后端迫在眉睫:

BFF

由于子系统业务都相对单一,服务拆分倒是不难。我们将之前使用的 Graphql 单独提升成一个 BFF(Backend for Front)层,各个子系统被拆分到了新的 lambda 上。Lambda call Lambda,倒是有了点微服务的味道。

第四版

很快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就是 Dynamodb 并不适合作为主数据库,NoSQL 事务性太差了。

插个小曲,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们隔壁小组也进行架构切换(Spring架构);他们也从几人小组扩张到小 20 人规模的部门级组织(但是组织的规格并没有上升,这里不是重点,随便提提)。恰巧他们使用的是 PostgreSQL,而且很多时候我们两个小组的业务具有高度重叠。我们马上意识到,后端可以互 call 呀。很快我们小组就把一些后台功能逐步迁移到了他们的系统中:

No. 4

之后

项目似乎初具规模了。三个开发组,外加 PM、设计、测试、咨询、销售,当时整个产品部门已经从几人到了大几十人规模。业务变得很复杂,系统间调度时间已经很慢了;Manager 们开始设想着上 Redis、MQ 等应用了。但是,但是!产品卖不出去呀!!!

很快部门被各种拆分,外加不涨工资很多人离职了;几个月内就只剩不到十人,里面还包括三个管理人员。。。这样的系统瞬间变成了几个人的游戏,团队士气骤降至冰点。之后的故事就不讲下了。

小结

作为开发人员,系统设计是一件很让人着迷的工作。但是系统的演进必需依赖业务,在一个空壳系统里,再牛乂的架构设计也没有意义。我们部门的经历是:预算不够瞬间死亡;但是继续支撑下去这个架构真的能用吗?这个系统一直处于部门内部测试阶段,几乎没有什么流量,但是调度时间已经很长了;假如真的卖出去,稍微有点流量,系统大概率会奔溃的。

架构设计是我们每一个底层开发的梦想。但是架构成功与否,最后还是看产品是否能获利;不得不说,在这个时代里技术并不不能决定产品。“懂得技术的本质,但依旧热爱技术”,这才是我们工作中最该具备的品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