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节兰芝针姐夺魁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情人节,也叫女儿节、乞巧节,源于汉代。东晋葛洪在《西京杂记》描述;汉彩女常以七月初七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又是一年乞巧节。
兰芝姑娘转眼间出落成清秀的大姑娘。这天早早吃过晚饭,巧芝、慧兰姑娘就来到兰芝家,相邀着到村西头刘福家去参加一年一度的“针姐”比赛。
兰芝家靠东南,门前有两棵樟树,一块空地。往前是水塘,塘下是大片的地田,七月时节,田里的水稻长的一片茂盛。绕个塘埂向西,地势高的砌着大院子就是刘福家。
刘福在村里是有身份有名望之人。一儿两女,大女儿已出嫁,在离家不远的丫河口开了一家客栈。丫河口是个深水码头,下江的客人自长江乘船逆水而上,带些本地没见过得稀罕物品,还有食盐,一住就是十天半月,走时又把大山里土特产运回去,来来往往生意还是不错的。儿子刘贵是读书人,开设私塾,收授师徒。小女慧兰和兰芝年龄相仿,自小在一起形影不离。这不,七月七乞巧节到了,慧兰相邀兰芝到她家参加选针姐呢。
古时有一个风俗,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年轻的姑娘都要聚在一起,设置香案,陈列瓜果祭品,祈求天上的织女向人间传授编织技艺。然后拿出七孔针对着昏暗的月光比赛穿针,最先完成的为针姐,最后一个为针妹。
刘家山是个大屋场,刘姓居多,还有齐姓、汪姓。平素来往甚密,和睦相处。因此大家都会相聚一起参加比赛。
七月三伏天气,依然炎热。姑娘们依然穿戴整齐,早早来了。刘福家的大院子坐西北朝东南,宽敞平整。自东进院门右边是棵丹桂,左边是棵柿子树,上面挂满柿子只是还没熟,却悬挂着诱人的期盼。紧挨着房子是一个花圃,栀子花,薔梅花长得十分葳蕤,牵牛花枝蔓爬上墙头,还有很多小花小草,使整个院落一派生机。显然主人把院子洒了水,打扫的干净。只见中间已经摆上香案,香案陈列瓜果祭品。
随着夜幕降临,院子里除了姑娘,周边围了不少看热闹的人群。当上弦月出现在西南的天际,人群渐渐安静下来。村里年长的刘奶奶拉着去年针姐秀芝姑娘走到香案前,摆好供品,点上蜡烛,燃起三炷香交于秀芝姑娘,只见秀芝姑娘双手高高举起,面对着月亮恭恭敬敬拜了三拜,插进香炉,清清嗓子大声唱道;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针姐一曲唱完,众姑娘大声合唱;
盈盈一水间,夜夜空自怜。精卫何辞苦,一河不能填。深情百重结,两心万里悬。愿化双飞鸟,共舒圆月前。
两曲唱摆,姑娘们紧随着针姐,绕着香案翩翩起舞。边舞边唱;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院子里一片肃静,人们怀着虔诚的心,仰望着天上的月亮、星辰,祈求天上的织女向人间传授编织技艺。祭拜仪式结束,针姐宣布穿针比赛开始,只见姑娘们纷纷拿出七孔针,对着昏暗的月亮紧张而又利索的穿针引线。七孔针七种不同颜色的花线靠的不是视力和月光,全凭心灵手巧,当兰芝姑娘把穿好的针线高高举起,轻声细语的说我已穿好,交于刘奶奶手上,围观的人群拍着手大声叫好。也许是激动,抑或是紧张,兰芝面颊飞出两片红晕,抿着嘴不敢抬头。当刘奶奶把象征针姐的五彩头巾披在兰芝头上,人群又是一阵欢呼,大家围着兰芝唱着歌,又跳起欢快的舞。
2017年七月初七(农历)